哈尔滨松花江老桥,即滨州线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原东清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它位于哈尔滨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同时也是哈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哈尔滨人都亲切地称它为“老江桥”。它自1901年落成至今,已经有117年历史。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修筑东清铁路的权利。1898年开始测量、设计、修筑松花江公路大桥。1900年5月16日正式动工;1901年8月22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2日交付使用,1903年7月14日正式通车营运。大桥共19孔,宽7.2米,全长1015.15米。桥墩为石膏白灰浆砌石,花岗岩石镶面。建国后,经国家计委和铁道部批准,从1962年11月21日,开始对该桥进行全面大修。1964年5月20日,大修工程完工,使过桥车速恢复到原设计水平(时速50公里),双牵引机车过桥也通行无阻。2014年4月17日,随着与其相邻的崭新的城际高铁哈齐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的投入使用,这座百年老桥停止了使用。2016年大桥修缮后完整保留,改作中东铁路博物馆观光步行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哈尔滨的旅游观光桥,供游人参观游览。(2018年7月20日上午登桥参观)
这座跨越松花江的铁路桥是横穿欧亚大陆的中东铁路哈尔滨到满洲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
在游人如织的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向东望去,你就会看到这座铁路桥,以它为界划分出哈尔滨的道里、道外两个区。哈尔滨人都称亲切地称它为“老江桥”
1898年当哈尔滨被作为中东铁路的重要枢纽开始规划建城之际,跨越松花江的滨洲铁路大桥也开始了测量设计。1900年这座特大铁路桥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建桥的资金主要来自华俄道胜银行,大桥设计者是克尔别兹,施工负责人是连铎夫斯基工程师,1902年10月2日建成通车
它是中国铁路最早建成的超千米特大桥梁,其桁架结构和所铺铁轨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堪称近代中国桥梁史上的代表作之一
大桥两侧有体量巨大的碉堡,是1916年为了守卫这座桥的安全而建的
新建的松花江特大桥位于“老江桥”下游59.34米处,四线铁路桥。退役后的“老江桥”作为旅游观光桥保留下来,松花江面呈现出了双桥相依的新景观
大桥全长1015.15米(有史料称1027.2米),宽7.2米,19孔。桥墩为石膏白灰浆砌石,花岗岩料石镶面,坚固而壮观
2016年11月,原滨州线松花江铁路大桥完成桥体加固、除锈、涂装、桥面铺装等主体施工,面向市民开放,形成了一条连接江南、江北的景观休闲游览观光带
为展示原滨州线松花江铁路大桥百年历史文化,桥面铺装时设置了3处长24米、宽3米的钢化玻璃透空展示区,透过玻璃可直接俯瞰下面的铁轨、枕木、钢梁等原桥风貌及江面,成为了中东铁路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由这座大桥进出哈尔滨的不仅有数不清的中外旅客和货物,也有沙俄、协约国、侵华日军和苏联红军的部队,有中东铁路初创时期的各国移民,有逃避十月革命的大批白俄难民。中共的早期领导人也皆是经由这里踏上通往苏联“红色圣地”的旅程
奔腾的铁龙在这座桥上跑了将近117年,这座大桥见证了一个远东文化经济贸易中心的诞生和飞速成长,见证了清末、民国、日伪时期和新中国时期哈尔滨的城市历史,也见证了沙俄侵占我东北领土、奴役我东北同胞的历史
中东铁路松花江大桥,2013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