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家长的互动中,经常有家长问,孩子本来很喜欢去幼儿园或上学,但因为老师的批评,或者不公平的对待,孩子反而不想去幼儿园或上学。或者孩子变得胆小,不愿意尝试,怕被老师或者家长批评。那么,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怎么办呢?
教你三招,让孩子重新喜欢去上学。
第一招,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情绪不好时,感受不好时,不会有好的行为。
成人情绪不好时,任何人的说教和劝导,也听不进去,何况孩子呢?
当我们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时,孩子就会觉得,妈妈和我是一伙儿的,妈妈明白我的感受,妈妈懂我。
有一位妈妈和我说,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说在班里捡到东西。她没有批评孩子,让孩子第二天交给老师。结果,老师在班里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批评孩子在学校捡到东西不应该拿回家。
孩子回家后和妈妈说,老师批评她时,她很难过,很想哭,可是没敢哭出来,并且说不喜欢老师,以后都不想去上学啦。
这时,我们就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和孩子说,“妈妈知道老师这样说,你很不开心。”
如果孩子很敏感,这时,可能就会哭起来,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让孩子哭一会儿,把在幼儿园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
等孩子情绪稍好些了,再和孩子继续聊,比如,“同时,妈妈知道老师想强调一个重要规则:在幼儿园捡到东西,要及时交给老师。老师并不是针对你,但是老师表达的方式,让我们很难受。”
这样的沟通过程,我们和孩子表达的信息有三个层次:
1、妈妈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们和孩子一伙儿的;
2、强调规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回家;
3、老师不针对孩子个人,让孩子还是喜欢老师,喜欢去幼儿园。
仅仅这样做,有的孩子还是不能消除对老师的恐惧,那么,我们还有第二招。
第二招,重建孩子与老师的情感联结。
老师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老师,有良好的情感联结, 孩子才会更喜欢去幼儿园或上学。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老师关注他,喜欢他。
即使,老师可能并不是很喜欢孩子,我们也要营造出喜欢的氛围。比如,老师和妈妈说,宝贝今天在幼儿园主动帮助老师发放图书,老师说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朋友。孩子可能会说,老师并没有表扬我呀!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老师就是因为没能及时表扬你,才和妈妈说的,让妈妈一定告诉你。这里要说真实的情况,就是事实。
当然,这需要我们和老师保持顺畅的沟通。
特别是有些老师过于关注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我们要经常问老师,孩子除了在这些表现不好的地方,是否有些表现好的地方,或者有进步的地方。引导老师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变化。
更要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费心。因为教育孩子第一责任人是家长,而不是老师。
有位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总说不愿意上不幼儿园,因为怕老师批评。前几天,连续两天午睡尿裤子,孩子回来说老师告诉他如果再尿裤子就不准回家,他很害怕。妈妈和老师沟通后,发现老师还对孩子说,如果老师知道孩子不愿意上学,也会批评孩子。
批评成了常态,孩子总是担心被老师批评,甚至面对老师时,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不难看出,这个孩子和家长沟通得很好,孩子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如果我们是孩子,并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有老师这样威胁或者警告自己:“如果再尿裤子就不准回家!” “如果妈妈说你不想来幼儿园,老师就批评你!” 我们自己会什么感受呢?
肯定很恐惧,不让回家,可是很想回家见爸爸妈妈呀!如果一有什么事做不好,老师就批评,或者就不准回家,那多恐怖呀!一定想逃离这个地方。
这样,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很正常。
这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每天给孩子正向鼓励。多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里做得好的方面,同时,也请老师把孩子每天做得好的方面告诉家长。
如果太难于和老师说,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个“游戏”,请老师协助,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变化。
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制做一面“成长墙”,每天晚上,在成长墙上贴“果实”,“果实”包括:
1、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做自己认为很正确的事情,或者很有趣的事情,告诉妈妈和爸爸,然后请孩子写在小贴纸上,或者由爸爸妈妈帮忙写在小贴纸上,贴在“成长墙”上;
2、爸爸和妈妈发现孩子一天做得好的事情,告诉孩子,也写下来,贴在“成长墙”上;
3、老师发现的,告诉家长,也贴在“成长墙”上。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与家长的情感联结得以强化,与老师的情感联结也会加强。孩子会发现老师关注自己并且能发现自己努力的结果。
而家长每天与老师的交流,不仅让老师关注孩子做的好的方面,也让孩子更多地关注自己积极的行为。当老师关注孩子好的方面越来越多,就会喜欢孩子,孩子会得到更多关注与表扬,也会更喜欢老师,沟通会更顺畅。
第三招,强调规则,改变孩子不良行为。
有的家长担心,总是说孩子好的方面,会不会让孩子很骄傲,或者让孩子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养成说不得的脆弱心态。
我们强调孩子做的好方面,并不等于忽视孩子不当的行为。对于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孩子没有遵守的规则,我们要做的是,正面强调规则,告诉孩子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
其实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特别是6岁之前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自我评价,需要从老师和家长的赞赏中认可自己,评价自己。
及时的赞赏,对孩子自信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做不好时,大人批评和指责并不能帮助孩子。我们大人常常认为很容易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比如孩子刚开始学着系鞋带,学着写字,学着做饭,学着洗碗等等。
而孩子有时不遵守规则,也许是孩子不明白规则,比如前面那个孩子把在幼儿园拾到的东西带回家;也许是孩子想引起老师或家长的注意,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强调规则,还要反思为什么孩子希望引起我们的注意,是我们对孩子关心太少,还是孩子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一位家长说,孩子回来总说她在学校做得很好了,可是老师却奖励那些上课随意走动不听课的孩子。这让孩子觉得很委屈 ,觉得很混乱,纠结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才是老师认可的。
这位老师去关注那些上课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想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让孩子遵守规则,却有失公平性,让做得好的孩子觉得不开心。
这个小朋友选择回家和家长说出自己的困扰,而有些孩子可能不说,然后也通过不遵守规则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其实,作为老师和家长在对待两个以上的孩子时,强调规则的一致性及公平性特别重要。
而作为这个孩子的家长,一样可以用今天谈到的这三招,来化解孩子的困扰。
首先,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妈妈知道你做得很好,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其次,重建孩子与老师的情感联结。“老师没有在课堂上表扬你,但老师和我说了,你最近的表现。”这时,就可以描述具体情况,比如,“老师说你上课能认真听讲,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然这些,可以提前和老师了解,是真实的情况。让孩子知道,老师和家长都很关注自己的情况。
第三,强调规则。至于其他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和孩子说,老师表扬其他孩子,是想让其他孩子表现更好。可以让孩子说说什么行为是课堂上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这里,其实就是强调规则,而且是让孩子自己主动重复,加深印像。
如果孩子很在乎公平原则,可以问问孩子,怎样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如果老师没有发现自己做得好的行为,可以怎样提醒老师。有时,孩子会有特别有趣的方式。这其实是教孩子如何主动表达想法和需求。
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的成长,多和孩子讨论,会激发孩子的潜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