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在各乡镇乡上和爸爸一起做生意的日子,虽然没有找到什么大钱,却相中了一个古老纳西族村寨的姑娘,长像也不错,和党哥挺般配的,但成家的条件是要当上门女婿,堂哥个也可能是单身狗的时间长了,女方也看上了他,就这样堂哥就决定留在那个遥远的乡村上当上门女婿了。后来遵循农村的风俗,半年后我和爸爸及村里的亲戚也翻过哈吧雪山,三天时间爬山涉水终于到了堂哥上门的村子,到那里参加堂哥的婚礼,按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婚礼办得很是浓重。那是个人口集中的村子,婚庆的日子,我们吃肉喝酒,开开心的玩了三天,每个晚上我们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纳西舞蹈,我是学生不应该喝酒的,但在那里也第一次喝酒了。堂哥也是非常幸福的,从他开心的笑容上可以看出来,为了举办婚礼,他提前几个月就在嫂子家准备了。我们村子是杂居的民族,我们慢慢的也就只讲汉话了,到了那里,堂哥最大的困扰就是不会讲纳西语,我们在那里的几天,也是一样的,那是个古老的纳西村寨,经常出门的男人会讲汉话外,其他村里的老人小孩全讲纳西话,在那里几天里,我们都用手比划着吃饭、睡觉那些简单的动作,我想堂哥在那里的日子对他来说也是一重考验。
堂哥留在了那个乡上,哪里不通路,离县城很远的乡上。听说他后来开了瓦厂,生意还不错,结婚一年后,得了一个小侄姑娘,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挺不错的。我听到这个消息也替他高兴的。但是他爱喝酒吹牛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堂哥总在别人面前吹牛,说在老家了挣好多钱。时间长了,别人又笑话他了。他喜欢和别人讲许多故事,自己是一个很成功的男人,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作用,可能我身上也有这种毛病只是我自己没有发现。堂哥留在了那个乡上,结婚五六年后。我也找到工作。每次回家和他交流,听他在那边的日子也过得不是很好,在那边也找不到钱,语言不通,村里人笑话他,他经常自讨没趣,外乡的上门女婿没有点真本事,也是难以立足的。但他也没说想回来的想法。
我参加工作了,也在离家很远的另外一个乡镇上。每年只有假期和春节回来几趟,那时候很少遇到堂哥,但从爸爸妈妈的口里知道,堂哥在那边的生活不是很好,挣钱也很不容易,在那个乡镇上物质非常的丰富,但离城太远无法带到集市上去进行买卖,他们的仓库里堆满了几年的腊肉和陈米。堂哥的女儿也渐渐长大了,但因为语言不通,和他的一些习惯让他和家里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他的喝酒的习惯和爱吹牛的习惯,也引起了村里人的异议。因为这些原因,他在那边的日子也过的不开心。有一年春节遇到他。见他头发白了一半。他也没有提起那边生活的事情。我们看他不愿意提,也就没有再勉强问他了。总感觉他喝着闷酒,闷闷不乐。
又过了一年多。我也成家了,也有了小孩。有个春节回家,堂哥也回到老家。听说她离婚回来了。他一个人单身回来了。在这边他也承担起了家里的农活。因交通的原因,他再也没有回去那个乡镇上看嫂子和侄女。又过了一年以后,听说嫂子也改嫁和别人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人说是四川,有人说是江西。具体去了什么地方,我们也不太清楚。堂哥和那边的联系也越来越少。在这边老家,因为离婚回来和这边的关系也是很紧张。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但也不是糟得不可就药。
堂哥从那个乡镇上离婚回来以后,到了这边也经常出门打工。因家里还有一个堂弟。他自己也得挣些钱,想办法分家出去。后来我们村新来的媳妇向堂哥介绍了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有两个孩子,但没带孩子过来。介绍给堂哥后,他们俩都很快相中了对方。半年后,他们结婚了。堂哥不得不在老家的旁边又起了一圈小平房,新的嫂子是个勤劳的女人。但他对堂哥的管教非常的严格。有时候他会用棍子抽打堂哥,是不是真打,我不知道,但主要是不让他喝酒,吹牛。堂哥经常和嫂子在周边村寨打工,通过打工。这些年养了好多牛猪鸡。两口子把地里的庄稼也种的很好。但他们都年纪大了,不能再要小孩。两边都是离过婚的人,五十多了,在一起也是做个步入老年的伴侣,村里人都说,他们也是挺有缘分的一对。
堂哥说他的一生也很快,就很快接近六十了。现在和新嫂子两个人一起生活,有了一个伴侣。他看起来也不太和以前一样苍桑了,经常也看到他们天天刷着抖音,一起秀恩爱,早出晚归的干活。还是挺幸福的,我们家人也替他高兴。堂哥,因为是爱喝酒的原因,也误了他好多事,匆匆忙忙的就过了大半生。人生没有回头的路可走,只能一路向前走。
堂哥是和我一起长大的,我们一起有过共同童年的欢乐。我也很快到了中年。看着头发斑白的堂哥,也觉得他的一辈子,挺不容易的,但终究是因为家里的读书少,又染上喝酒的习惯,我想这些事也是决定他生活的关键因素。在边疆地区这样的家庭和这样过日子的人是特别多的。因为学历少,没有学好手艺,他们在城里很难生存的。但在农村家里,他们成了留守的人。也为新农村建设撑起了一片天空。
我写堂哥,主要是欣赏他的品性,他虽然有喝酒和爱吹牛的习惯,但他做事也是非常踏实的,他的上半生阐释着那个年代农村受教育较少的一代人不幸的典型的例子,对他我是同情的也是尊敬的。那个时代的的农村人,没有走出村子的,光棍、不懂文化、衣服不时尚、老土好像是对他们的印象,但他们懂的、有的,他们的淳朴、热情。我们年青的一代又好像远远不及,我们吃不了他们能吃的苦,我们也学不会他们打瓦、盖房、驮马、犁田传统的生活技术,社会的发展,机器化正逐渐替代了他们的手艺,打破了他们生存的技艺。堂哥的上半生渐渐远去,也好像是我在那些年的一个个故事,始终觉得是美好的记忆,童年的不会忘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