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桥段:勃然大怒的人突然捂住胸口,晕倒过去。生气也会致病?这有医学道理吗?
中医有七情致病的说法。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五脏一一对应。《黄帝内经》里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致病,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气血运行紊乱。《黄帝内经》里讲道:“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一般的情绪波动不会有损健康,但情绪突然剧烈地变化,或者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下,便有可能损伤内脏。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会导致面红眼赤、肋痛、胸痛、呕血,甚至昏厥。《红楼梦》里的香菱,被薛蟠抢去做小妾后,因为受到薛蟠的虐待和他的正室夏金桂的折磨,“怒气伤肝,内外折挫”,甚至造成了不孕。
“喜则气缓”,“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正常情况下,喜能促使气血流畅,缓和紧张,使人心情舒畅。但突然过度的喜,却会造成心气涣散,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失神狂乱,这就是“喜伤心”。《儒林外史》里,年过半百的范进终于中了举人,先是“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被开水灌醒后,“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这“欢喜疯了”的背后是很有医学根据的。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伤忧愁,会使肺气不舒,胸闷气短,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即“忧(悲)伤肺”。《红楼梦》里伤春悲秋的林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会使气血下行,造成面色苍白、头昏,甚至昏厥,而肾藏精血,所以说“恐伤肾”。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神慌乱,手足无措。心受惊而病,所以说“惊伤心胆”。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伤神损脾。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所以思虑过度会耗伤心神,造成健忘和精神萎靡不振,所以说“思伤心脾”。《红楼梦》里张友士给秦可卿做过类似的诊断,说她太过聪明,所以常有不如意事,导致思虑太过。
情志波动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或者迅速恶化。有高血压的人突然大怒,可能会晕倒,甚至半身不遂。心脏病患者也可能会因为情绪剧烈波动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所以电视剧里的情节并不是瞎编的。因此,中医防病保健特别强调“恬惔虚无”和“精神内守”,要保持心平气和。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生气时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这种毒素无疑会伤害身体。同时,生气还会加速脑细胞衰老,引发脑溢血;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引发甲状腺疾病、胃溃疡;损伤人的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一句话,生气是百病之源。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千万别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