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俗世凡尘中,太多人被欲望捆绑,于是,烦恼、痛苦、忧郁、焦躁。
而生命的价值从不在于获取。
空,是充盈之间的短暂休息,是蓄势待发的希望。
空,是一种智慧和胸怀,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空杯
古人云:“常存空杯心,不为所知障。”
梅兰芳大师堪称戏曲的一代宗师,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造诣很深,而且常怀谦卑之心,从不自傲。他曾拜画家齐白石为师,按照弟子之礼为齐白石铺纸磨墨,虚心接受普通人的建议。
有一次他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一片掌声中,一位老先生却说“不好”。
梅兰芳没有因为普通人的否定就恼怒,反而将这位老人接到家中,并且尊称老先生为“老师”。他恭敬请教:
“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指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先生说:
“阎惜娇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照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恍然大悟,连连道谢。
正是这种空杯心态,梅兰芳才能成为“四大名旦”之首,将京剧推向了全世界。
空杯心态,才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空船
庄子说:“虚已以游世,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人总是在岁月的磨砺中,才渐渐懂得人情和世故。
《庄子·山木》里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乘船渡河,前面有只船正面撞了过来。这人对着船喊了几次没人回应,他很愤怒,破口大骂。等船撞上了时,那人才发现对面竟然是一只空船。刚才还怒气冲冲的人,怒火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空船”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也是一种有效的情绪管理。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这样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些情绪时,不要轻易动怒,有个好心态才会舒心幸福。
空篮
一对爷孙每日清晨都早起念经书,孙子问爷爷:“我每天像您一样念经书,可是我并不懂,而且合上书就忘了。这样有用吗?”
爷爷没有回答,只是拿了一个平时盛煤炭的竹篮递给孙子,让他去提一篮水。
孙子试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篮子里的水都漏光了。
看着孙子不解的样子,爷爷指了指竹篮,孙子才发现竹篮从里到外都变得干干净净。
正所谓:“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林语堂也在《京华烟云》中写道: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人生中很多事情,无需断定为有用或者无用。每天忙忙碌碌,一味追求有用,只能让自己不堪重负。
当我们放下有用的执念,做一些无用的事,可能会更自由。
就像梁文道说: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意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些时刻。”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参禅的三个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当我们把生活中的一切放空,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才能体会到幸福。
一生很长,忙碌的我们需要偶尔停下来,在放空的时光中品尝慢一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