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友发来关于旗袍老裁缝褚宏生先生的文章,毫不犹豫地将已经着手写的文章题目改了,因为真的有话想说!
”老裁缝“这三字,文中并无,但对于褚宏生先生,在我心里是少数能配得上这三字的人物。我相信,写下”剪断万丝头,工夫已成片。 针劄不入处,为渠通一线“的禅师,亦必然敬仰于”老裁缝“巧手禅心,才有感而发!
小时候,家里请过裁缝上门做衣服,是个有着十几年手艺的师傅带着还在学徒的弟子,师傅严厉到近乎苛刻,小徒弟几乎每天都挨骂,裁缝这活很吃功夫,也是吃饭的好手艺,大人们同情小徒弟,但无一不这样说,这是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工作后,有机会路过陕西南路或长乐路,偶尔透过各种高档服装定制店的玻璃门,会瞥见年逾古稀,满头华发却打扮得精心得体的老先生在店铺里走动,后来陆续才知,这几位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老裁缝“,国宝级的大师,看着报纸杂志的陆续报道,不由得肃然起敬!对于他们手中的作品,更是心怀仰慕,这其中,旗袍居首位!
对旗袍的最初印象,源自于民国时期的明星们,虽未亲见,但就戏剧、电影、媒体上出现的照片已令人心醉或嫉妒,那个年代的人真是好看,那个年代的女子穿旗袍最美!不知,在那年代,是旗袍成全了女子们的婀娜与风情,还是女子们诠释了旗袍的韵致与优雅,总之,蛾眉淡扫、浅施粉黛的女子,轻裹一袭雅致的旗袍,行走在石库门的小街,是那个年代永恒的定格!
有一天,旗袍的美倏然如一杯甘醇的红葡萄酒醉入我的心扉,是因为张曼玉,因为电影《花样年华》!我没看过电影,说出来真是可笑,但就只是突见张曼玉那身着旗袍低眉婉约的一回眸一颔首,已被深深打动,现代人穿旗袍也能那么好看,当然,因为她是张曼玉!
那是张曼玉最好看的时候,没有过度的减肥,肤如凝脂,风情万种!那时,对旗袍也爱得愈发深沉,女人一辈子要穿一次旗袍的念头,自然萌发!拍结婚照穿过,但,那旗袍不是我的。心目中,女人的旗袍不必多,但一定要精致,要合体,要有自己的韵味,优雅婀娜,让自己静默成一尊瓷。当然,穿旗袍的人,必然是气质内敛,恬淡之中暗香浮动,如此才能在旗袍中品读出时光的味道!
因为爱得深沉,所以不敢造次,场合不能随便,旗袍亦必须定制,气质需要修炼沉淀,不必在意时光流转,也许当满头华发时,当岁月风尘将光阴的故事融入生命的血脉中时,穿起旗袍,才是无限好的风景!
期待,有一天,把惊艳交给旗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天百字文 #20160925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