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革命,改变世界
1956年四月二十六日,美国新泽西州的纽沃克港,隶属卡车司机出身的企业家MalcomMcLean,注视着起重机把五十八个集装箱(也叫货柜)依次装载到名叫Ideal-X的货轮上不到七分钟,一个货柜的装载完成。几个小时后,轮船驶离港口,五天后抵达南部的休斯顿港。
集装箱引领的世界革命悄然开始了。
集装箱普及之前,大部分货物都是零散地用人工从船上装货,卸货。即使更多的叉车和机械装置引进,码头工人的日常生活仍然是艰辛和危险的。五十年代初纽约的统计数字显示,工人伤残率是建筑工人的三倍,其他普通工种的八倍.
由于装卸速度慢,货船50%的时间都停靠在港口,只有一半时间在海上航行.
集装箱,是一个标准化尺寸的金属盒子,突然使机械装卸的效率大大提高.
1956年以前,美国一艘中型货轮装卸的费用大约每吨5.83美元。第一次使用集装箱装卸以后,每吨装卸的费用降到了15.8美分,效率提高了三十多倍,而且时间大大缩短.
由于停靠装卸的时间减少,现在的货船90%的时间都在海上航行.
集装箱也减少了货物的损坏和偷窃,保险费下降了80%以上。而工人数目的减少,也减少了罢工对船运的干扰.
“集装箱只是一个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运用的交通方式的新演变”, 法国历史学家Rene Borruey当时评论道.
美国历史学家Donald Fitzgerald 说,“这并不是一场革命,五十年代的集装箱化,只是海运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篇章而已”.
如果从局部看,他们说的无疑是正确的.
但McLean的洞见,在于他意识到加速船运发展,要解决装卸货物的瓶颈。解决这个瓶颈需要集装箱,但也要配合集装箱运营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 港口,起重机,仓储,卡车,火车和船队的运营.
而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每个环节的标准化.
McLean把自己的集装箱设计专利开放给外界,孜孜不倦地推动行业标准化,十五年后,他拥有了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
当整个生态系统建成后,其后续发展,远远超越所有置身其中的人们的想象,甚至包含推动集装箱的先驱者McLean.
五十年代末, 哈佛经济学家Benjamin Chinitz 在研究集装箱对纽约地区经济影响的时候,预测这是对纽约地区的工业生产经济的利好。他的主要逻辑是,相对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纽约在海岸边上,往美国南方运货将更便宜.
服装生产,是当时纽约经济的最大的一块。Chinitz认为不会受运输费用降低的影响.
大多数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和Chinitz 一样,只是看到自己关心的一点一线一面。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也拒绝接受这种可能性:集装箱的普及,大大降低运输费用,将导致一个全面的全球经济大分工。资本会追寻最低价的解决方案,成本高昂者最终会被抛弃.
集装箱的普及,降低了世界任何地方到美国的运费,美国包括纽约在内的大部分的传统工业生产经济,因为价格偏贵,而被摧毁.
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丹麦的马士基,其官方网站显示,2015年从亚洲海运到欧洲的运费是: 一台平板电视,2 美元;一双鞋,11美分;T恤,4 美分;平板电脑,5 美分.
2015年十一月,从深圳运往荷兰的一个四十英尺长的货柜,最便宜时运费仅需三百美元,勉强覆盖人力物力,和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买路钱。这个运费可以换个角度看:如果你想环游世界一年,那么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放到轮船的集装箱上,可能比本地的储藏仓库还要便宜.
集装箱催生的低廉运费产生了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新协作关系:
如果你在苏格兰抓到鱼,通过集装箱运到中国加工处理后,再把鱼运回来,其成本也低于在苏格兰本地加工处理.
2002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沿海到内陆的运输费用,是从中国到美国海运运费的三倍.
中国南方从美国进口大豆,比从东北购买大豆还便宜,因为一顿大豆从美国到中国的运费,只有二十美元左右.
受惠于集装箱技术最大的,是八十年代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准时制生产”工业模式 ( Just in time manufacturing) 。丰田把大部分零件的生产,外包给供应商。双方签订长期合同,供应商承诺在很短的时间窗口内把零件迅速运送给丰田.
海运费用的大幅度降低,可以让丰田在全世界寻找最价廉物美的合作伙伴,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的囤货.
有分析指出,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的三十年,由于集装箱对供应链全球化的推动,全世界非农业产品的囤货减少了一万亿美元。囤货的减少,意味着厂家负担的减轻,这里面节省的资金利息,一年至少八百亿美元.
而这些成本的下降,最终又降低产品价格,惠及世界各地的终端消费者.
今天,全世界集装箱海运的货物中,三分之二是供应链上的零部件和半成品.
集装箱的另外一个重大影响,在于限制了低技能工人的工资议价能力.
在新的全球大分工的形势下,如果你的技能容易被替代,那么你就实际上在和世界上所有货船所到之处的工人在竞争,在打价格战.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发达国家雇员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1980年的 65%左右,不断下降到2010年的58%.
美国一家民间机构,“经济政策研究院”(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Elise Gould 的数据显示,1979年到2013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人时薪的中位数只上涨了6.1%。而收入排在10% (意思是只有10%的人收入比他们低)的人群,时薪则下降了5.3%.
从1985年到2012年,全球集装箱的运量,基本上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从下面的趋势图也可以看到,从96年到09年,实箱海运量和全球集装箱贸易货物价值,也在飞速上涨,斜率高于全球GDP的增加。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归纳下集装箱所代表的"底层基础物流生态系统",具备的的几个特征:
·标准化:尺寸各异、形态不一的各类运输非标品,被转换为规格统一,制式核枚举的几类标准箱体。
·强扩展性:可容纳各式不同类运输品,适用各行业商品运输,基本没有行业特异性,可支持和扩展到大部分行业的商品运输,应用规模空间巨大。
·层次结构:从基本的运输品>集装箱单元>货船>海路/陆路运输系统,构成了完整的物流运输层次结构。
·有序性:在各层次上,实现了统一的物流运输、作业协同规则,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有序作业。
好,集装箱就讲到这里了,且看EOS如何重塑区块链
EOS革命,重塑区块链
关于EOS的基础介绍分析文章汗牛充栋,我不再赘述。我们只要知道,EOS不仅仅只是EOS.IO,就像集装箱不仅仅只是那个箱体。它还包括:社区治理规则、通证经济、持币者、开发者、DAPP、风投,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EOS所代表的"底层基础去中心化应用生态系统"。
根据EOS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归纳出EOS所代表的"底层基础去中心化应用生态系统",具备的的几个特征:
01
·标准化:
1、提供标准化账户、文件命名、权限体系,方便开发者;2、拥有标准化的资源使用规则规范;3、提供标准化的社区治理“宪法”。最关键的是,这一切,都以代码这种最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式写在系统底层协议里了。如果说,集装箱系统以物理方式实现了标准化,那EOS所代表的区块链公链,就是干脆做到了极致,用逻辑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了最为彻底的标准化,最大程度去除人为因素。
01
·强扩展性:
可实现侧链扩展和跨链通信,支持并行处理,这也是实现其白皮书所描述的百万级TPS的核心逻辑和基础。正因为跨链通信和高TPS,它的生态可容纳更大量的各类应用并发运行,可扩展性极大增强。一旦实现,应用规模潜力巨大。
01
·层次结构:
从基本的IO底层规则>社区治理结构>EOS通证经济>链上应用生态>整体投资布局,EOS构成了完整的区块链公链生态运转层次结构。
01
·有序性:
在各层次上,都有明晰的宪法、规则、和共识机制保证运转,实现了统一的开发、参与、生态协同,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有序作业。
基于EOS的上述特点,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EOS所代表的这个生态系统,将产生的影响和效应:
01
·提升去中心化交易效率,降低成本:
更高的TPS,更有扩展性的跨链参通信,更友好的开发方式,免费的用户使用,将极大的降低用户和开发者使用和开发成本,提升开发、交易、使用效率。这是规模商用和用户普及的基础。就像集装箱本身提升了运输品打包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一样。
01
·威胁其它公链上应用生存:
一旦EOS主网上线,解决各种工程学和治理上的bug,使得网络运转趋于正常,它的高TPS,易用性,强社区,多用户,低成本,高效率,将威胁到其它公链上应用的生存发展。因为它们会发现,不迁移到EOS公链,将得不到更多的用户,更高的商业效率。这会迫使应用在公链中作选择,并最终迁移到EOS上。就像集装箱的高效革命,打破了国别壁垒,"世界变平了",国内传统产业受到威胁。EOS带动的区块链商用革命,也打破了公链壁垒,"区块链世界变平了",其它公链上的生态将受到威胁。
01
·区块链经济分工重塑:
前面说了,EOS生态一旦良性运转,有可能带动其它公链应用迁移到EOS的风潮,甚至重塑区块链经济分工,产生围绕EOS生态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超级节点的安全防护、各类应用市场、各类代理、出租市场、教育培训市场、基于EO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钱包等等。这是它最大价值和意义所在。就像集装箱重塑了世界经济分工,围绕海路运输产生了大量物流产业和公司。
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宏观大视角
对比"集装箱系统"和"EOS系统",我们会发现它们深层的惊人相似性。
都是构建了一套全新的、跃迁的、有序的、体系化、高扩展性的生态系统
都是致力于提高商业运转效率,降低商业运营成本
都是通过技术标准化创新,从无序中创造出有序,使得系统得以规模化运转
都是致力于建立统一和广泛的共识、规则和机制,连接庞大的世界
这种相似性不是巧合。任何不同领域的现象,呈现出来的相似性,常常说明这些现象背后,还隐藏着更基本、广泛的原理或逻辑。
让我们将认知提升一个层次/深挖一个层次,这两种现象,其实是"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这个基本原理的两个范例。
"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之后还会专门写文章介绍,先简单说一些。
关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的理论模型,是比利时科学家, 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里高津提出的,这个理论,对很多社会宏观现象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平衡态或者近平衡态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对于外界的输入和扰动,反应是线性的。工薪阶层一分工作获得一分薪水,每年积攒甚少,要打工几十年才勉强依靠社保度过退休岁月。这是一个近平衡态的例子。这也可以看成一种低层面的有序结构。
远离平衡态的特点,是对外界扰动的反馈是非线性的。这里面最关键一点,是系统的混乱之中,自发涌现出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positive feedback loop),使系统加速远离平衡态。比如化学反应里面的自动催化作用 (autocatalysis)的现象,某个化学反应的产物,变成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进而加速了化学反应的速度。
混沌/混乱 -> 正反馈涌现 -> 远离平衡态的最终结果,是系统不再混沌,而是涌现出一个新的高层次的有序结构. 这种有序结构的系统,可以自发地从外界吸取能量来维持自身秩序并再耗散出去,因此也称“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
创业投资成功,达到财富自由,不再朝九晚五,就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高层次的有序结构;通信从电话网络通信跃迁到互联网络通信,电脑从机械算力到大型电脑算力再跃迁到个人电脑算力,互联网从门户跃迁到搜索再到信息流,都是一种远离原有平衡态的高层次有序结构。
集装箱系统,远离了原有陆地物流运输的平衡态,以集装箱为突破口,涌现出了正反馈循环,使物流系统加速远离原有平衡态,跃迁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态,即海路物流运输系统。这需要不同质的扰动(技术创新,集装箱),产生非线性变化(重塑运输系统),进而产生质变和完全不同的图景。
EOS系统,远离了原有区块链公链的平衡态(BTC,ETH),以EOS.IO为突破口,涌现出了正反馈循环,使原有区块链系统加速远离原有平衡态,跃迁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衡态,即大规模去中心化应用商用生态。这需要不同质的扰动(技术创新,EOS.io),产生非线性变化(完全不同的公链、社区治理规则,共识机制,生态理念等),进而产生质变和完全不同的图景。
一旦技术创新能建立起远离旧有平衡态的新高层次有序平衡态,也许过程中会有些许混乱,混沌,波折,这都很正常,都是建立新秩序的正常现象(相当于新系统的调试磨合期)。一旦新秩序建立起来,就会进入正轨,产生更大的平衡和稳定。
结语
几十年前装箱的这种标准化、可扩展化、层次性有序性的新技术悄然出现,改变了世界物流面貌和经济格局;几十年后,EOS这种标准化、可扩展性、层次性有序性的新技术再次出现,它能否改变区块链世界的面貌和格局呢?
我们常常高估一个新技术一年的发展,却低估它十年的影响。当一个新技术刚诞生的时候,往往是粗糙的、不那么易用的,甚至是"看起来"幼稚可笑的,像是个玩具,我们还是用惯常的眼光和认知去看待一个新物种。电、智能手机、集装箱、区块链,都是如此。但就是这个看似不大的技术创新,最终进化和推动人类文明和商业上了一个新台阶,而这,惊掉了所有人初始最疯狂的想像。
这篇文章看的我酣畅淋漓,拍案叫绝,文章逻辑情绪,层次分明,论证论据铿锵有力,把EOS类比成集装箱革命,这是我看到的最接地气的介绍EOS的好文章,如果你也看懂了,如果你认为写的不错,请转发此文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柚子们真正的理解EOS。
从此,你也可以游刃有余的用集装箱的故事,来解释EOS,从此,你再也不会人云亦云的自己吓唬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