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二手车一事
近日来,我是隔三差五就跑机车修理铺,简直每天都跟修车师傅打个照面,只因为买了辆二手车。
进行过二手车交易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车外观看起来还不算是那么老,起初开起来也挺不错的的;可等到开了一段时间后,不是这儿该修了,就是那儿的零部件该换了,总之隔三差五往修理店跑。
对比之后,我发现这买二手车就是在碰运气,怎么说呢!你看,花了新车一半左右的钱买到了质量好的二手车(东西基本都是好的,和新的差不多),开起来不老出故障,那就是你赚了;反之,一次又一次地上修理店,等到最后修得差不多了,你一算发现比买了辆新车还贵,那就是你倒霉了。
其实,世间里的事差不多都是这个理,你在这儿省下的,会在另外一个地方垫回去(这还算公平),有时干脆是要你倒贴。许多人,都明白这个理,但还是不改那种“低价买好货”的想法。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都有贪图便宜的心理。于是即使知道质量可能不怎么行,还是把东西买了,“至少这个价钱不会让我的钱包大失血。”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明理与按理去做,是存在着不小的距离的,不然人人都差不多可以成圣了。实践都是需要条件的,踏踏实实地履行“便宜没好货”这个理,便是意味着高价消费。这样的实践,不是随便可以做到的。再举个买书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要鼓励原创支持正版,可是有多少人真的每次都买正版呢?反正我是没有,因为正版的太贵了,况且有些盗版书的质量和正版的没差多少。
现实生活的种种条件的约束,令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照我们明白的理去做,只能是退而求其次,差不多是这个理就行了。
②新开的饮食店
前个月的几天中午,为了省时间就买快餐,刚好有一间店新开,菜单不错,而且饭和菜都比其他店的多,味道也还可以,所以我那几天就都在那儿买的快餐。昨天中午犯懒,不想做饭,我同样就去那家店买,可这次打回来的盒饭,饭没少菜却只剩几样了,和前个月相比差了至少十万八千里。
饭后一想,大多都是如此。开始时,价低量多,借此来吸引顾客,而等到常来顾客接近某个数了,那么便是涨价或者减量的时候了。所以,身边有不少人借着这市场规律,专挑那些刚开业的快餐店叫快餐。
除了快餐店如此,摊贩也都是敲着这样的生意经,初到某地(市场)时,他的东西会比其他在这个市场做了许久生意的店、摊都便宜。还有就像某个村民捉鱼,捉了好多,自己吃不了拿到市场卖时,也会定个价比其他卖鱼的低,于是大妈大叔们都拥到他这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