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假回家,人瘦了一圈, 说是食堂饭菜不对胃口。也是,经过毛哥喂养的孩子,食堂饭菜确实难以满足。
味蕾很刁钻,品尝过美味,便再也回不去了。
如我,虽不擅长烧菜,但懂得品尝,懂得美味。因为我是从小在灶台旁长大的孩子,母亲制作的美食,使我血液里就流淌了吃货的基因。
母亲是极其聪慧的家庭主妇,农活,家务样样在行,尤其烧得一手好菜。即便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母亲总能将最有限、最普通的食材烹饪成美味,滋养着我们姐妹仨的胃。
因为母亲,家里每逢过节都充满了仪式感。特别近几年,生活条件蒸蒸日上,过节没有十几盘菜肴,摆不满桌子那就不是母亲风格。杀鸡宰鸭,鱼虾鳖蟹那都是家常,传统的春节年糕,清明馃,端午棕等美食照旧一样都不能落。我常劝母亲,现在这些东西常年有人做,常年有得卖,母亲总说:趁我还能动,做点给你们吃吃。当然,我那是担忧母亲累着,街上卖的哪能及母亲做的美味呢!
母亲身为厨师,自已口味却有些偏食,只吃鸡鸭猪肉,不碰牛羊狗肉及淡水鱼类,哪怕是沾过的筷子,都闻不了。但母亲永远先考虑我们爱吃啥,常烧些鱼、牛肉、鳖等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神奇的是,烹饪过程母亲不沾筷子,不用试吃,仅凭经验总能将菜调得咸淡适宜,美味可口。
因为母亲烧得一手好菜,在村里当了大半辈子的家宴厨师。邻居乡亲每逢红白喜事,就会上门邀请母亲帮忙。记得我孩童时,村里人请客几乎全放家里,秋冬季节母亲往往就很忙。偶尔跑去后厨看母亲,总能在氤氲的热气中一眼认出母亲微胖的身影,挥舞着长勺,一边炒菜,一边调度着配菜的、端菜的、供应碗碟的人员,一派大将风采。三、四十桌的酒席,在母亲指挥下也能紧张有序,妥妥贴贴。近几年,母亲身体抱恙,体力不支,已担不了主厨之职,但邻居们出于对母亲的极度信任,每逢聚餐还是会请母亲去当顾问,帮忙把把关。
母亲今年已七十有三,仍是家中的掌勺大师,好手艺尚无人能承。大姐悟性不高,二姐远在他乡,俺又不感兴趣。母亲已选中毛哥当左右手,看来家传手艺有落入旁姓风险了。
只要有母亲在,家就永远像块磁铁吸引着我们。母亲的美食让我们姐妹回味,让外甥们惦记,连表弟的儿子都上瘾,常常嚷着想吃姑婆烧的莱。每逢周末,厨房里总是母亲忙碌的身影。一家人,围着母亲,围着灶台,在暖暖的烟火中,在飘香的气味里,在锅碗瓢盆声中度过寸寸美好时光……
关于幸福,林语堂曾有妙悟。他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在此,对第二点做个补充,人生最最幸福的是你儿时、少年、中年,甚至退休之年,仍有母亲唤你回家吃饭!
母亲的厨房,有味,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