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平快——精简写作之道

尽管大家会诟病快餐时代精简文字没内涵,比不上古典作家名篇巨著那么美,但和以往阅读形式不同,短平快的阅读与写作之道渗透到信息社会的方方面面,微小的博客——微博,简短的状态——朋友圈,一分钟以内的视频——抖音;数字时代,仿佛短文写作才是王牌,我们拥有了高科技,但是也无法避免漂泊在信息洪流,现在,跟随罗伊·彼得·克拉克的《精简写作》之道,切中信息时代写作的重点,掌握写作的技艺,把文章写的又短又好。

快餐文化、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渴求简单、直接的信息,这种渴求让我们希望文章里所有的元素都是重点,开心的、悲伤的、羡慕的、励志的,最好不要超过140个字,最好不要让手机翻页。BBC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的上班族一天接受的信息,比1800年工业革命时代产业工人一辈子接受的信息还要多。压缩文字量,提高文字密度,写读者喜欢看的文字是每一个写作者的基本要求。

精简写作的奥秘是教会写作者写得好并且写得少,这是一种富含技巧并且成体系的写作结构,不是单纯的参考「骇人听闻的震惊标题」和「挑拨焦虑对立情绪」的文化毒品。像本书作者说的:「短文的目的是巧妙精细的表达文学的主题,是控制的智慧,是自斟酌句的灵感分」。

也许你还在犹豫快节奏的写作会不会损失报告和文章文学性,但不妨跟着克拉克《精简写作》之道,亲近这个加速变化的的世界,在精简写作的技巧上做的精湛而努力,学着写出大众喜爱、工作需要的短小文字。

一、 什么是好的短文

简洁而惊喜

人们喜欢短文,就像人们喜欢直截了当的真理,简短的墓志铭是逝者一生的总结,名言警句是前辈智慧的结晶,几百字的碑文重现立碑人的峥嵘岁月,诗歌、信件、日志、歌词、电讯,这些短文形式传递了振奋国民的讲话、才子佳人的爱恨、跨越山河的新闻,通过分析传统的短文形式,作者和读者都能学到一篇好短文的核心要素。尽管《精简写作》这本书从文章的语序语法、结构和用语上定义了好的短文的结构,但万千言语,都不如用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讲得清楚。

1863年,林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的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中发表此次演说,哀悼在长达五个半月的葛底斯堡之役中阵亡的将士。这是美国历史最著名的演说,标准版的葛底斯堡演讲有269个词,而当时,敌对的演说议员艾佛雷特却准备了滔滔不绝两个小时的演讲。这两篇演讲不不论形式、规格都是埃弗雷特完胜,他有优美的辞藻,文字庄严如同博物馆里珍贵的花瓶,值得用放大镜观摩。但比起效果,肤浅、诚实的林肯,像解数学题一样,给出了这个演讲主题的正确答案。他用两分钟的演讲概括了这个这场集会的中心思想,他用质朴的语言取代了冠冕堂皇,夸夸其谈的政治术语。简洁而直击目标,惊喜而打动人心,好的短文让人诚挚的感觉到文字传递的信息。

两分钟的演讲虽短,但已经全面的清楚的表达了林肯的意思,并且把这些内容让听众产生了共鸣。事后,他演讲的对手不服他,批评他讲的内容太简短,太肤浅,对公众失去礼貌。但在大众的眼中,林肯的语言是灵活的,是结构清晰的,有节奏的,充满感情的,令人信服的。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整篇演讲非常简短,但林肯先生并不是只通过堆砌短句完成全文的,实际上演说的最后一段是有82个单词组成的长句,这几乎占据了整篇文章的1/3。他带着感情,瑞去了华而不实的外衣,创作了美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政治声明。好的短文应该像这篇演讲一样,简短而惊喜,并直指目的。

当你学写短文时,对短文写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实现目的,通常写短文的目的有:致敬和铭记、总结和定义、推销和说服、报道和叙事、联系和思考,但最终要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短文写作的高级状态,读者在较短的篇幅中紧跟写作思路,但往往又出乎意料。作为对读者保持注意力的奖励,作家应该常常承诺写出简短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是好的短文,我想第一要义就是简洁而惊喜,作为作者,你得确保你的文字简练并且读来有收获。

越少越省事

众所周知,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1934年秋,正值胡适任职北大。当他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大谈他的白话文之优点时,一些醉心于文言的保守派同学不免产生了抵触情绪。而此时讲意正浓,高谈阔论的胡适却丝毫没有察觉。北大的学术气氛宽松浓厚,学生和老师在白话文顾问的优劣上起了冲突,一名学生打断胡适说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可言吗?”胡适先是一愣,接着他用习惯性的微笑来面对这位课堂上的抗议者:“没有的。”仅仅三个字,就将这位学生的义愤轻轻松松拂了回去。而胡适的轻巧拿捏,如若无物,让这位同学更加激愤地反驳道:“白话文语言不够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也多。”而胡适听完,却依然是春风拂面,面带微笑地回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省钱。不妨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来编写一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还是文言文省?”

不久就有学生举手,开始报告用字数目。胡适不慌不忙,从学生们撰写的众多文言文电稿中,挑出了一则最为简短的电文。电文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看罢,略一摇头,笑道:“此文虽短,仅用十二个字,确实简练。但你们可知道,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五个字。”胡适说完,脱口而出:“我这五个字就是‘干不了,谢谢’。“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而“谢谢”两字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之意,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差别,而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

胡适对文字的拿捏恰到好处,思想想去,就是暗合了《精简写作》的奥秘,快时代的沟通方式恰如写电报时候的字斟句酌,符合精简要义的短文,应该没有一句废话、改无可改、每个字都为中心思想服务。满足这三点,就要做到去冗存精:删掉没些实质意义的词;删掉意义重复的词;删掉已被其他词涵盖的词;最好的短文,就是一眼望去简洁明了,但是稍加品味,字里行间的含义就会发散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好的短文没有过多的修辞,没有复杂的结构,用最简单、最犀利的笔法传递完美无缺的讯息,恰如胡适之先生的这篇白话电报,精简干练,却又完美无缺。

二、 怎样写出好的短文

鸿门宴与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一共用三种常用的体例,分别是华尔街新闻题,倒金字塔体和新华体。华尔街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由小及大”、“窥叶知秋”,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最后还要勾连回开头,一般用于深度报道。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倒金字塔体则正好相反,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重要的新闻点,然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时效性强,一般用于突发报道。

倒金字塔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战争时候,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顺便说一句,有的记者为了不让别人抢到头条,发完正经报道以后,还会继续拍发一些大部头的东西比如圣经来挤占电报机,让竞争对手发不出去。《神秘岛》里的吉丁史佩莱就干过这种事。)真正把这个体系发扬光大的契机,是林肯遇刺,美联社最先发了一条新闻:今晚总统在剧场遇刺,身受重伤,一共才12个单词。这个记录后来在1945年被打破,还是美联社的新闻:“罗斯福总统今日突逝”,6个单词。

平时还有人提到新华体,这个和我们高中写议论文的结构是类似的,开头高屋建瓴,然后夹叙夹议,论点+论述+论据+名人名言+论述+论点,最后概括成数个排比句,进一步拔高主题。优点是磅礴大气,鼓舞人心,看完以后让人热血沸腾。但缺点是容易腻。

初中课文的《鸿门宴》大家再熟悉不过,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面对这一历史性突发新闻事件,我们发现,似乎倒金字塔体成为了短文写作的最佳方式。它简洁,优美,并且充满力量。

作家马伯庸在论述新闻体系的时候曾引用过这个故事,同样的鸿门宴,倒金字塔体写出来就是:《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大概会这样命名:《鸿门宴,一次几乎爆发的政治危机》;新华社的小编,对这一重大新闻,则会命名为《沛公完成战略转移,项贼图谋破产》。

诚然,不同的新闻写作体系会有所侧重,但如果放在微博微信,倒金字塔的结构将成为作家无往不利的武器,它简洁优美,叙事直接,读者将会第一时间接收到文字的全部信息,在快时代,掌握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会让你行文流畅,直击靶心。

短平快的韵律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文字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短、平、快。“短”是针对不着边际的冗长语句,要精简凝练。“平”是结构不宜旁逸斜出,支线交错,结构要连贯平整。“快”是文字有起承转折的节奏感,一气呵成。一字以蔽之,就是要使读者读得“爽”!根据今日头条的统计,文章在字数太多,文字不够短平快,读者会在几秒内就弃坑。毕竟在内容泛滥,注意力宝贵的年代,凭什么让作者把你的文章细细读完呢?所以一般新媒体的文章以2000-3000字为宜,尽可能要在这个字数内把观点、立意讲透。“短、平、快”不是新媒体的选修风格,而是必修课。

如果要立足在自媒体的时代,不能再高贵冷艳,写一些富于修辞、晦涩难懂的长文。但也不要误会,认为短平快等于没有深度的快餐。要知道高手说话都是言简意赅,三两句就把说出意味深长的话。精简不一定只是低端爆文,可能是更深邃的古老经典,也可能字越少越大件事的新闻。简洁来自精挑细选,而非简粗暴压缩。

写作者可以变换节奏来调整韵律,比如两个或以上的句子组成的段落里,前面用长句,接着以简短的句子来给急刹车,令读者意犹未尽。可以在结构上保持二元画着三元结构,运用两个意思相对的词汇,如开关、凹凸、善恶。为文章制造冲突,擦出火花。

写作是一件费劲的事,我们竭尽全力缩短语句,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吸收文章的内涵,「短平快」的节奏可以让写作者舒适的写出精简的文字,以满足快餐时代的文字要求。

短文字综合征

最好的短文,一眼望去简洁明了,但是稍加品味,字里行间的含义就会发散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好的写作的秘诀在于将每一句话都剥离到最清晰。每个不起作用的词、长词都可以是一个简短的词,每个具有相同意义的副词都已经体现在动词中,而每一个被动结构都让读者不确定是谁在做什么。这些都削弱了力量。很多写者最多只有时间写一篇长文,从来没有时间在那之后想过去把它缩短。估计认为那是编辑该做的事。而那些长文,最后看着都那么的软而无用。

本书的作者竭尽全力的诉说短文的奥秘,短文的写作技巧,却从来没有鼓励作者一致写短文,作者和读者心意相通了才能打动其心。浮夸的社会已然让人们觉得甚是无趣,倒退到稍稍优秀的头脑只能去缅怀古人,无聊到稍稍进步的思想只能穿越到未来。文字,它值得以精心对待。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让人不得不掌握《精简写作》之道,但回归内心,追寻自由,如何在长篇巨著中用好短文写作的奥秘,让文章直击主题,精简易懂,也是一门饱含美感的艺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