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突然发现某件事情很牛X,激起了自己想做这件事的愿望,做了之后马上又会觉得,自己好像不太擅长做这件事。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暂时告一段落,过一段时间发现这件事情要是自己掌握了的话,那确实太牛X了,自己确实特别想做好这件事,但转念觉得自己做不了。这件事又对个人成长发展很重要,所以一段时间内,自己就在“特别想做”和“做不了”之间徘徊不前,不出意外的话,过段时间就会把特别想做这件事的想法破诸脑后,变成自己就不想做了。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人还是这个人,那时候那么想做的一个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一下就变成不想去做了呢?这就是我们大脑的本能欺骗了我们,我们的大脑按照进化的结果,在自动运转的情况下要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之前在我们大脑中“特别想做”和“做不了”这两个念头一直在大脑中打架,不停的折磨我们的大脑,消耗大脑的能量,为了避免一直被消耗能量,大脑在自动运转的情况下就会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那么到底是选择,是改变“特别想做”还是改变“做不了”。改变“做不了”的这种情况,那就是要去选择做,选择去做,就会自动调动之前在大脑中存储的记忆,脑补这个事情有多么的难,要消耗太大的能量,然而只要把“特别想做”改成“不想做了”这个改变就完成了,这一切都是大脑自动完成,我们甚至都不能够觉察出来过程,大脑自动就为我们做出了选择。于是我们在大脑自动运转的情况下,放弃“特别想做”改为“不想做”,加之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旦我们大脑自动决定自己“不想做了”,就会自然而然出现自己不想做的一系列的理由。
时间继续流逝,自己生活依然在继续,可是我们自己已经把自己骗了,因为我没去做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自己不想去做,而是认为自己做不了,不能去做。我们的“不想去做了”并不是真正的不想去做了,而是自动的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对自己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一个妥协。心理学上把类似于这样的过程称之为“自利归因”,具体解释就是把一件事的发生有利的方面归结为自己的原因,把这件事不利的方面归结为他人的原因。这让我想起自己就前两天上班,因为那几天下雪,天气较冷,早上醒来了但自己又赖了会床,之后急急忙忙赶到单位食堂吃早餐,结果那天排队的人又特别对,眼看排到自己了但马上时间到了,只能忍饥挨饿的去上班,自己就自然而让的抱怨一方面今天这么多人排队,另一个方面食堂的工作人员动作太慢,导致到自己已经马上到时间了。过了几天看书才意识到,难倒自己没有一点问题吗?,别忘了,如果自己不在下雪天赖那十几分钟床的话,那么这个结果也不会发生。,可能有一方面排队人多的原因,工作人员动作太慢的原因,但是是自己赖床才到导致自己需要去拍那么长的队,看到工作人员动作慢,换言之,导致自己没有吃到早餐这件事是这三个原因所共同造成的结果。
然而我们大脑一般不会这么想,怎么能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呢?大脑自动的会把这件事归因于其中那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那些因素上,然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是造成这件事的根本的原因啊!我们通过撇清自己的关系,把自己保护于安全壳之中,很多情况下还不自知。有一句话说“注意力等于事实”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想法观念,都会直接影响我们看待周围事物的样子,观念就是一个滤镜,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还会扭曲事物本来的样子使之符合我们的观念,符合我们的内心想法,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事实,而不会管事实本身是什么样子。这个和笑来老师提到过的自证预言很像,因为我们只会看到自己能看到的和原因看到的,而看不到自己看不到的和自己观念意识里不想看到的,导致自己生活中一个漏洞百出,但又破破烂烂恰好能够自洽的系统里,还仍然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