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顿悟”?
在你成长的某个时候,内心会开始变得更安静。在你更加深入自己内心时,这样的情形就会很自然地发生。你会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内心一直都存在着,但各种想法、情绪,以及各种感受所建筑起来的堤坝吸引着你的意识,你已经完全被控制了。正如你所看到的一样,这些感受吸引着你。事实上你也许能超越所有这些困扰。你越是能静坐在那儿旁观自己的意识,你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完全独立于自己所观察的一切,因此也一定会有办法打破心理对于意识魔力般的控制。你一定会想出办法来的。
传统上,人们用一个已经用滥的,而且常常是遭到误解的术语来描述内心上获得释放,达到完全自由的状态——“顿悟”。问题在于,我们对于顿悟的观念要么是基于自己的个体感受,要么是局限于自己观念上的理解。由于大多数人都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感受,于是顿悟的状态就被人们所嘲笑,或被看成是几乎无人可以企及的神秘状态。可以大胆地说,大多数人对于顿悟能够确定的唯一事情就是,他们从来没有感受过顿悟。
但是,各种思维、情感和感知对象都不过是在你的意识面前经过而已,随着对这一点的理解,我们有理由质疑:自己的意识是否受限于这些体验。要是让意识不再关注自己的个人思维、情感和有限的感知对象,会出现什么情况?你是否就能从个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可以去自由地探寻遥远的未知?那么意识究竟又是如何阻碍我们这么做的呢?这些问题,甚至尝试考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讨论超越思维的限制之后才能回答。很显然,这样的讨论要在我们非常熟悉的思维结构内进行会非常困难。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要用寓言的方式来探讨这样自由的状态。就像柏拉图在公元前360年用对话的方式来讲述其“洞穴之喻”一样,我们也要用一个小故事来讲述一座特别的房子的寓言。
02
特别的房子
假想你自己正身处一片开阔地,这里永远都是阳光灿烂。这个地方很漂亮,视野开阔。这个漂亮的地方让你想要住在这儿。因此你买下了这块地,在这片广阔的土地正中,你开始设计和建造自己梦想中的房屋。你建好了牢固的地基,因为你希望自己的房子非常结实,可以住很长时间。你用水泥砖来建造房屋,这样就不用担心腐坏和破漏了。为了能让房屋更环保,你决定只修建少量的窗户,并建造一个有许多屋檐的屋顶。在你建好窗户,房屋完工的时候,你意识到仍然会有大量的热浪涌进屋内。于是你安装了高质量的保护式百叶窗,不仅可以将阳光和热量反射到户外,而且还能将其锁上,用于安全防护。
这是一座非常庞大的房子,可以储存完全满足自用的补给。你甚至还为一个喜欢安静的老友建造了单独的区域,这位朋友可以使房间保持整洁,还能使你独处不受干扰。整个房屋可以保证你绝对独处,因为你内心中浪漫的要求就是没有电话、收音机、电视,或是网络的干扰。
你的房屋最终完成了,你为能在此生活而激动不已。你热爱开阔的空地,所有的阳光,以及自然的美好。但更重要的是,你迷恋于自己的房屋。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房屋每一个细节的设计中,房屋就是真正的“你”。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越来越沉迷于自己的房屋,越来越不喜欢外界所有不同的景象和声音,你花在室内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接着你就会发现,只要完全关闭百叶窗和房门,整个房子就真的感觉像一座堡垒一样。你对此感觉非常不错。作为一个城市公民,你可以完全独处,即使和外界没有联系是一件挺骇人听闻的事情。但你就是决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
因此你渐渐习惯了安全地生活在房屋之中。你非常高兴地进行自己一直以来就很渴望的阅读和写作。事实上,呆在屋里非常舒服,因为温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而且你还很明智地安装了现代的全光谱照明系统。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你发现呆在房屋里实在太舒服、太享受、太安全,你居然完全不会再想到外界的事物了。毕竟,呆在屋里是自己熟悉的,可以预测的,是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的。而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的,完全不受你控制的。
当关上百叶窗和遮光帘时,它们就好像是墙上的油面,此时你感觉自己的屋子就像是一个圣所,从来没有想过要冒险走出屋外,打开百叶窗和遮光帘。它们建造得非常巧妙,只要关掉灯光,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整个屋子就是一片漆黑。但由于你已经习惯了从不关灯,所以对此从不留意,直到某天灯泡烧毁了为止。这时你才意识到自己的困境:没有可以替换的灯泡和这个新的屋内系统匹配。这就意味着,一旦最后一个灯泡用坏,你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
从那个时候起,你能获取的光线就是自己留作急用的几根蜡烛。但蜡烛太少,于是你尽量节约着用。作为一个热爱光亮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太困难了。但强迫自己克服离开安全的房屋的恐惧并不难。最后,担心生活在黑暗中的压力耗尽了你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美好阳光的记忆也开始从你的思维中褪色,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
你开始变得异常担心要如何保持屋里的光亮。你知道自己唯一能在黑暗中制造的光亮就是之前留下的蜡烛。现在屋里已经所剩无几了。你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感到安慰的就是屋子能提供给你的保护的感觉。你再也意识不到自己害怕的究竟是什么。你只是记得总是感到害怕和不适。你所能做的就是要尽量打起精神。因为缺乏光亮,你甚至停止了阅读和写作。屋里一片漆黑,你自己也陷入了黑暗中。
某一天,房屋的管家,和你一样急切需要房屋提供保护的那个人,将你叫到地下的储藏室。你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惊呆了。这里储藏着满满的应急手电,只需要晃动就可以发亮。你的管家已经点亮了一些应急手电,地窖里充满了光亮。这真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于是你开始尽力在自己的房屋内创造出光亮、美好和幸福。你们一起装饰每一间房屋,一起让房间保持明亮,一直工作到睡觉。你又开始阅读和写作了,而且你的室友还挺喜欢读你写的东西。事实上,并不只是人工的光线照亮了这所房屋。爱的火苗开始在你们的心灵中燃烧。想想你们一起创造出了光亮,而不是分道扬镳的情景吧。你们开始时时刻刻呆在一起,甚至还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美,你们互相起誓要照顾对方,要把爱和光明带进你们的家。和之前你身处的黑暗相比,这就是天堂。
某天,在自己的藏书室,你发现了一本书。引起你的注意是因为书中谈到了在“外面的世界”有自然的、明亮的光线,甚至还讲到了日光浴。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超越了你的想象,居然没有任何人,不做任何事,就能创造出光亮。这令你备感困惑。毕竟,你所知道的光亮都是来源于蜡烛和手电的人工光线。
你怎么才能制造和保持这么多的光亮呢?你对书中所描述的一切没有概念,因为你只见过和自己居住的环境相关的事物。你住在屋里,住在黑暗里。所能感受到的光亮都局限于在这个屋里所创造出来的光线。你住在这个屋里的时间太长,因此所有的希望、梦想、哲学和信仰都建立在这个黑暗屋子的基础之上。你的整个世界就是要尽量保持自己在房屋的局限中所建立起来的生活。
你继续阅读这本看起来很神秘的书,书中又讲到在自然的光线下散步的感受。书里面写的情形好像是有一个自己会发光,无处不在的光线,而且会在一瞬间照亮万物。这样的光亮会持续而均匀地洒落在万物身上。虽然你没有见过类似的参照物,但书中所描述的一切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
这本书接着又讨论了外面的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那个在你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外面是什么样子。事实上,这本书指出,如果你执著和沉迷在自己为了避免黑暗而创造出来的世界里,那么你就永远都不会知道自然的光线有多丰富,远远超过你房屋中的光线。你这么依赖自己建立起来的屋内的世界,要怎么样才能走出屋外呢?
03
屋子是自我意识的困境
这个寓言完全说明了我们的困境。我们的意识,对自我的感知,深深地根植于我们人工隔离出来的一块绝对区域。这块区域有四面墙,一块地板,一个屋顶。它坚固无比,自然的一丝光线都无法进入到屋内。唯一能获取的光线就是我们尽力为自己创造的光线。如果我们不能给自己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的话,屋内就是一片黑暗。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忙着装饰屋子。我们尽量在屋里创造出适合我们的情形——希望能在我们自己建造的屋里创造出哪怕是一丝光亮,而这个屋子实际是将我们封闭起来了。
画面就是这样的:你呆在屋子里,完全隔离了外界,即使整个房屋坐落在阳光明媚的开阔地中心。但你的房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墙又是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是如何隔离光线,把你锁在屋内的?你的房子由你的想法和情感建造而成。四面墙由你的心理建造而成。这就是这所房子的构成。它们都是你过去的感受、想法和情绪,都是你一直以来在自己周围搜集到的所有概念、观点、意见、信仰、希望和梦想。你将它们置于自身周围,包括上上下下。
你在自己的思维中创建了一整套想法和情绪,然后又将其编织成自己生活的概念化的世界。这样的心理结构完全阻碍了你感受来自墙外的任何自然光线。你的思维筑成的墙很厚,很封闭,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黑暗以外别无他物。你太沉迷于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来没有越过它们所制造出来的边界。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墙有多么局限,只需要在其中走动就可得知。我们假设你对高度有恐惧感。你小时候曾经从梯子上跌下来过,这个印象还留在你的脑海中。那么这就是你的墙。如果你不确定这是不是你的墙,让我们看看你是否能穿越它就可知晓。假设发生了什么事情,激发了你对这些旧事物的恐惧之情,你决定径直面对这些事物。你越靠近这些事物,就越感到想要退后的冲动。你过去的体验构成了你现在想要逃避的冲动。这其实很正常,这是我们在面对墙壁时会做出的反应,我们会避免撞上去。但是你为了避免一头撞上去,而将自己锁在了边界里。这些墙变成了你的监狱,因为它们是你意识的边界。因为你不愿意靠近它们,所以也就无法知晓墙外的世界。
当你靠近由思维和情感组成的边界时,感觉上就好像是靠近了深渊。你不想离这样的地方太近。如果你想要走出去的话,就必须得上前去。最后你会意识到,那里并不是真的那么黑暗。那里不过有四面阻碍了光明的墙壁而已。在你寻找光明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关键点。如果你将其看成是一面墙,保护你远离无尽的黑暗,那么你不会想要走上前去。但如果你将其看成是阻碍光明的一面墙,那么你会想要走上前去移开这面墙。就像人们常说的,只有经过最深的黑夜,才能找到无尽的光明。这是因为我们所说的黑暗的确是光明的阻碍之物。你必须穿过这些墙。
04
穿过困住你的墙
要穿过这些墙并不困难。时不时地,每一天生命的自然流淌都会和我们的墙壁相撞,想要将这些墙壁推倒。但时不时地,我们又在加固墙壁。你必须意识到,当你在自我防御时,实际就是在加固你的墙壁。这里没有什么可值得加固的。不过就是你对自我的意识,以及由你建造起来,生活在其中的局限罢了。你所加固的正是建造起来保护你自己的房屋。你就躲在里面。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挑战到你心理的墙壁,你就会变得异常谨慎。
你已经建造起了一个自我概念,在自己的内心里移动,现在你用尽一切办法来加固这座房子。但除了你的思维构成的墙壁以外,还有什么构成了这所内心的房屋呢?当你说到“我是个女人,现在45岁。和乔伊结婚,从这所学校毕业......”时,这些就是念头。真实的情形是,除了你所坚持的这些想法外,没有什么是真正存在的:“我过去是拉拉队队长,是高中班上的班长。”这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但还在你的内心中存在,于是它们构成了你所居住空间的四面墙壁。
要是有人挑战你的自我概念,在墙上敲出一个小洞来,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要是有人试图动摇那些你所依赖的基本想法,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有人在你20岁时告诉你:“听着。那两个人不是你的父母。你是收养来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过你吗?”你一定会坚决地否认,直到看见证明文件为止。这会动摇你整个的内在自我。不过是一念之差,整个心理结构就开始瓦解了。
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事情并不如你一直所想像的那样,内心就充满了巨大的恐惧和困扰。这会动摇你最核心的部分,因为它挑战了你一直居住的思维的房屋。为了修正这一状态,你会在内心里开始理智地思考:“我清楚父母一直对我非常好。就像他们本来就是我的亲生父母一样。想想看,他们收养了像我这样的人,将我抚养成像他们一样的人。老天,他们甚至比我想像的还要特别。”于是你完美地补好了墙上的洞。这就是我们通常对待墙壁的方式。我们保持其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动摇这些墙壁。
注意,你用各种念头来修补破裂的墙壁。这是我们行事的方式。就像是那个把自己锁在阳光灿烂的中心地带的黑屋子里的人一样,拼命地想要制造出光亮,我们总是努力地建立起一个限制在自己内心墙壁中的世界,认为这比内心的黑暗要更胜一筹。我们用过去经历的记忆,以及对未来的梦想来装饰墙壁。换句话说,我们用各种念头来装饰墙壁。
但屋内的人有可能走出这个自己创造的、人工的世界,感受到自然光线的美丽,你也可以走出你的思维之屋。你的意识可以环抱无限的空间,而不只是你居住的局限之地。然后,当你回头再看自己建造的那个小小房屋时,也会疑惑自己为什么当初会停留在那儿。
这就是你摆脱困境的旅程。真正的自由近在咫尺。就在你的墙壁的另一边。顿悟是非常特别的东西。一个人真的不应当太过执著。你应该关注你自己建造起来的,阻挡住光明的墙壁。为了什么目的,要建造起阻碍光明的墙壁,然后又苦苦追寻顿悟呢?你只需要用每天的生活来推倒这些墙壁就好了。你只需要不再加强,维护和防御自己的堡垒即可。
假想你的思维之屋被亿万星星的浩瀚光芒所笼罩。假想你自己的思维被困在这座屋子的黑暗里,每天都苦苦挣扎着活在自己有限感受所产生的人造光线里。现在假想这些墙壁开始崩塌,意识毫不费力地释放出来,涌入本来就一直存在的光芒中。现在,给这样的体验赋予一个名字——顿悟。
如果我说的你有触动很喜欢那很好,你看到了你在认同什么;
如果你不喜欢很不爽那也很好,你看到了你在排斥什么。
你不需要看见我,我只是镜子,请看见你、和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