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说:王菲复出,要在上海开唱了;但票价太贵,最低1800元,最高7800元。而黑市上的价格有离谱到传说炒到了几十万。
请问,年轻些的朋友,有去看王菲演唱会的欲望吗?
报道说:王菲的这个演唱会卖票卖砸锅了,票都在渠道手里。
报道说:王菲不管票最终是否被粉丝买走,但她该拿的钱早已经拿到了....
恩。说起这个事,其实是有点伤感的。
谈回忆,似乎没什么意义。
因为迄今为止,我从未看过一场谁的演唱会。
谈喜欢,似乎只是觉得可惜。
因为到如今,王菲已经不再是过往青涩的那些人以为的高冷样子。
还是有点遗憾吧。
曾经有一段年纪,很喜欢的她的歌。但这么些年下来,从享受她的声音,到厌烦她的各种八卦娱乐,到厌烦媒体以及众多奇奇怪怪的声音对她的神话!这个过程,其实是满遗憾的。
就好比,本来一个好有才华的人,当大家包括她自己所有关注的点都已经不在继续提升才华上,而在于各种娱乐花边时,这个原本有才华的个体,或许对于她的粉丝来说,她价值仅仅在于怀念了。
有时候不知你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知:声音相比于照片或者摄影,对于记忆储存于心的鲜活度会少很多很多。我依然记得,也更喜欢:那会还是网吧横行的年代,我在网吧里看《重庆森林》的时候,王菲拿着个番茄酱的瓶子,跟着那首《California Dreaming》摇摆跳舞、青涩中闷骚出无比风情的样子。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你得学会理解,理解什么呢?王菲嘛,传奇嘛,人家一直这样高冷呢,她的票价一直这么高呢,反正有人买有人去看呢...
但可能理解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
因为要想理清楚某些事,就必须得解开某些结。
我不理解的是,王菲在复出开演唱会之前,他们的团队难道就没有想过:你消费的只是大家对你的怀念而引申出的对自己过往时光的怀念,而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听你唱歌了吗?
难道就没有想过,你的粉丝人群大多已经不是什么小鲜肉小太妹都市颓废小青年,而是大多成家立业,会更受理性驱使么?
于是,我尝试的去理解:也许王菲他们只是觉得,她需要做的,只是在自己以为的角度做自己,而不是理解她的粉丝或者其他消费者吧。
王菲这两个字,也许是一个符号,类似于所谓的社会精英阶层?
不过,时代已经变了,在如今去听演唱会还不如来一场直播更吸引人的时代,若还是用旧有的观念去对待本应好好对待的人。一定会遇到类似这次王菲演唱会卖票所遇的尴尬的。
为什么特普朗能赢得大选?是因为他是那些一直被忽略,但本应被重视的社会底层,借用于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最直接的情绪和行为的表达。所以精英的希拉里,变成了稀拉拉的over了!
仅此而已。
所以,感谢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