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初接触文学,偏爱安意如,喜欢她文字中的华美,浪漫,清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成为我文笔模仿的初始。那个最年轻的时候,觉着,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已。”实在是在女子心中期待得不得了的爱情。由是格外偏爱桃花。清艳,在我看来,是最配桃花的词。少女情怀总是诗,约莫就是在这样的年岁里,偏爱这般美好的文字,瑰丽清奇。同时,读席慕容,那首《在黑暗的河流上》,也是一生的不可忘却。
而后,爱上了安妮宝贝,与年龄相适。在最是叛逆的年岁里,读她的灰白色调,不羁,随意,流离世外。《彼岸花》《告别薇安》《清醒纪》,绝望的故事,看不到阳光的灰白世界,现实而认真。
几乎接触的都是现代作家,可能未能更多感受上一世文学家的魅力。比如张爱玲,比如三毛。
而今,为之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被实力圈粉。
三毛,陈平,1943年生,1991年自杀身亡。就这么简单,她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都在书中了,那些史书记载,比不过她一页纸的描画。
在这里,我只谈她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本书一个三毛,这就是作家。
我想,不止我一个人为她与荷西的婚姻感到庆幸又叹息。我看过太多的爱情故事,为你弹唱一曲《阳春》也好,为你袖手天下也好,血染江山的画,抵不过你眉间一点朱砂也好,最终,都化作了粗布淡茶,我愿为你洗手做羹茶,我愿为你晨起描眉画。初读三毛,最爱的是她笔下的烟火气。
爱情,应该是不顾一切。
但凡接触过三毛的人可能都看到过这样的一段两人之间的对话。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一个有钱人?
三毛: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个有钱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如果吃得饱,钱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这个浮华的社会让条件成了要求,让爱有了界限。说那么多的理由 ,其实,不过就是一句,不够爱你而已。
即便有文化差异,即便经历不同,即便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可三毛和荷西却把生活过成了诗。
三毛在书中写自己在沙漠中收到远在中国的父母寄的菜,所以做了中国菜给荷西吃,明明是粉丝,却调皮地骗他,这个唤作“雨”。荷西虽然说,“你当我白痴啊”,却又接着说,“吹牛大王,我还要。”是一片欢声笑语中的家宴。
文化差异又如何呢?若你爱我,你愿意用一生来告诉我,属于你的文化吗?
门当户对?不不不,爱情真的是没有这样的说法的。以前的说法,什么门庭也好,如今的说法,什么思想也好。都比不过我够爱你呀!
若我爱你,无所谓你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我做好了一生的准备去了解你。
若我爱你,无所谓你有怎样的价值观,因为我愿意用一辈子去听你说。
若我爱你,万水千山,你愿意陪我一起去看吗?
很多人都羡慕三毛,因为她遇到了那么爱他的荷西。
三毛说,她想要去一趟沙漠。荷西虽然当即抱怨了几句,“认识这么久了,你总是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我服完兵役了,你又要单独走,什么时候才可以和你在一起?”却在第二年直接申请了在沙漠中的工作。
三毛写信说:“你实在不必为了我去沙漠里受苦,况且我就是去了,大半时间也会在各地旅行,无法常常见到你…….”
荷西回信:“我想得很清楚,想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三毛如是说。信虽然很平实,但是我却看了数十遍,然后将信塞在了长裤口袋里,到街上去散步了一晚上,回来就决定了。
就这样,三毛决定,嫁给荷西。
大约,三毛也是同样爱荷西的,只是爱一个人呢,字里行间从来不会这么说。只是,你在她的字字句句之间,这么明确地能感受到点点滴滴。
三毛去到撒哈拉沙漠的时候,下了飞机,第一个见到的,是荷西。
他就像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里的家人,因为她爱这一片土地,所以,这个人啊,把她爱的土地当成了家。
哪个女子不会感动呢?更何况,她是来嫁给他的。
于是精心装扮着自己的新家,属于她和荷西的家。
于一处自己爱的土地,守着一个自己爱的人,日出日落,月变星移。大约这是世界上爱情最美的样子。
《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中值得感动的还不止他们的爱情,那些异乡的故事,其实每一个都那么动人。沙巴的军曹,一个军营里剩下的唯一一个军人,带着仇恨仇视着一个民族,因为政治原因,无法做任何事。却在危险危及仇视的民族小孩子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炸弹,救了他们。
《沙巴军曹》《哑奴》《哭泣的骆驼》等等,让人对异乡不再是陌生,也许在某个时刻,我们将会是归人,而不是过客。
愿你遇到一个如荷西般的男子,并像三毛一般地爱他。我能想起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