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的环境体验有关;
还有一种内部的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
这种敏感必可以称为“内部定位”
大家通常认为孩子的特点就是没有秩序感,恰恰相反,事实上,孩子对秩序感有一种近乎刻板、顽固的要求。
做父母的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
突然有一天,宝宝对什么物品放什么位置特别执拗,或者这个位置是我的,别人不能坐,或者喂饭是妈妈的事,洗澡是奶奶的事,睡觉只跟妈妈睡等。
就拿齐齐来说,我有好几次都发现,放一个新东西在家里,即使那个东西很小很不起眼,但小家伙每次总能第一时间准确无误把它找出来,这一点让我非常震惊。
举个例来说吧,有一次,我把一个易碎的装饰品放在一个角落里,这个东西本来应该收起来的,可想着小家伙应该没那么容易发现吧,就懒得管了。
哪知,第二天早上,齐齐起床来到客厅里,看似打量了一圈,第一时间就把它从角落里面抓出来玩了。
我的天,害我解释了半天,他才放弃对这个易碎品的把玩。
从这一次后,我就发现孩子对哪个东西应该在哪个位置是很清楚的。我想他们每天起床后,是有过观察的,看看哪些东西是不是放在他熟悉的位置上,所以哪个位置出现一个新的物体,他总能第一时间发现。
读了玛利亚·蒙台梭利写的《童年的秘密》后,才发现这原来就是儿童的秩序感。
她在书中说,孩子从出生到6岁有一个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能使孩子认识到每样物品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能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
这个时期,孩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以真正惊人的方式从环境中感知印象,并对它们进行区分,形成认识,发展成智力。
对孩子而言,秩序感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能产生了真正的快乐。
反之,打乱了这种秩序感,他们就会焦躁不安,哭闹不止。
这一点,也深有体会。
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出去游玩,需要坐船。为了安全,老板要求船上的每位乘客必须穿上救生衣。从我穿起那一刻,齐齐就说:“妈妈不穿”,“妈妈脱掉”,可我没有理会,齐齐越来越生气,甚至大哭起来,用手来拉扯我身上的救生衣。
我说:“妈妈不能脱,叔叔要求必须穿上。”
小家伙怎么说都不理,只一个劲的让我脱衣服,一直不停的大哭。游玩整个景点都在哭,都在让我脱衣服,真是让我很尴尬,很恼火。后面上岸脱掉救生衣后,小家伙马上就不哭了。
现在想想,我穿上救生衣这个举动,应该就是打破了齐齐的秩序感,让他心里很不安,很焦躁,所以他才会那么强烈的反抗。
孩子对秩序的高度敏感,并且感应强烈,所以能注意到生活中最小细节上的不协调。
秩序感对孩子而言,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蒙台梭利在书中说,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内,如果成人长期打乱和阻碍孩子的这种秩序感,取而代之让他感觉到混乱,这种混乱就可能成为他发展的一个障碍,成为心里紊乱的一个原因。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并且保护孩子的秩序感。
下面就来谈谈,孩子的秩序感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1.每样物品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作为父母,有时候是不是发现,一件物品放错位置时,孩子会最先发现,并且非常乐意把东西放回原处。因为对孩子而言,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打乱了他们物放有序的记忆方式。他们就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必须把它放原处不可。
2,对事物所有权极度敏感。
妈妈的拖鞋,爸爸不能穿。爸爸的拖鞋,妈妈不能穿。如果哪天你不小心穿错了,小家伙一定会哭着喊着让你换回来的。
记得之前一个朋友向我谈起他的女儿。他说他的女儿坐着吃饭的椅子,谁也不让坐。如果有人无意中坐了,他的女儿一定会哭闹着把那个人拖走。小小的身子,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大的力量。
朋友女儿已经有了事物所有权的意识,在她认为,这个就是我的,谁都不能碰。
3,对生活规律性的要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孩子在安全方面的另一种表现,喜欢某种常规的生活节奏,他们仿佛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秩序的世界。”
现在的父母们喜欢带孩子出去旅行增长见识,拓宽眼界,应该尽量避免频繁的更换孩子的生活环境。更应该提前告诉孩子你们的安排和行程,让孩子有一个心里预测。
记得,曾经一个朋友说过,她带着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到北京去玩,她说那几天把她累的够呛。因为娃娃一到晚上老是哭,要她抱着才肯入睡。白天游玩的时候,也要她抱在身上。
而在家里时,这个孩子是个天使宝宝,听话懂事,活泼大方,让父母很省事。
朋友现在都不明白,这孩子那几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想应该是这突如起来的旅行打乱她的常规生活,让他感觉到了不安全感,所以她要一直黏着妈妈。
秩序感的重要性:
1、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众所周知,安全感关乎一个孩子能否在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成长。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可能会有心里缺失。有心理学家说过:现在成人所有心理问题,都能追溯到童年的经历与体验和原生家庭有关。
提倡富养孩子的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里营养。
2、能让孩子建立最初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感。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则,让孩子懂得和形成一些规则意识可以让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更好,更自信。
自律更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关系着一个人以后所取得成就的大小。
3、合理利用秩序感,孩子更容易养成有条理的生活。
作为父母能为孩子的秩序感做点什么呢:
我们应做到倾听孩子的痛苦,共情孩子的感受。
1.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养环境。
2.建立科学的生活作息。
3.营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空间环境。
4.尊重孩子的物权敏感。
5.理解孩子对固定程序和秩序的要求。
6.当孩子因秩序打破而哭闹时,妈妈们应尽量安慰,并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帮助孩子恢复原有秩序。
在公共场所,也要注意宝宝秩序感的培养。
例如,乘坐公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
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果皮
浏览公园,不要乱写乱画,攀折花木,践踏草坪等。
一个孩子具有良好的秩序感,会让孩子学会很自然很条理的安排和使用时间,能够更好的自律和遵守规则。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充分尊重和利用孩子秩序感,为孩子养成一些受益终生的习惯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