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这个充满套路的世界,我们有时候要允许自己成长得慢一点,才不至于因为奔跑太快、路太滑而摔倒。
今年2月份开通的“咖啡喵少爷”公众号,10天之后开通了同名简书账号。各自活跃了一些天,也偶有文章上首页,偶有推文被转发。虽然在这两片地儿玩耍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也有一些看法,想跟各位分享。
一、微商时代的自媒体:部分浮躁的公众号和简书作品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开通公众号,我唯一的回答是:想出名。出名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赚钱呀。赚了钱就可以辞职啦,真是受够了这加班。
对,开通公众号的初衷是,用才华写稿,进而“吸粉”,攒够足够的粉丝,接接软文什么的赚点零花钱,最好能够作为职场的一条退路。
后来发现,我写稿的才华,远远跟不上公众号运营的需求。这需求,一是“量”,二是“质”。因为我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写稿的时间只能放在晚上,遇到需要加班的时候,当天的稿件就无法完成。如果是写点回忆小情怀的文章还好,包括遣词造句、图文编辑,一个多小时能写完。如果是像《不要被自己的“原生家庭”绑架》这类型带举例、带分析的稿子,一个犯困的加班狗,想花睡前的两个小时写完发稿,不太可能。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当初开通公众号或简书时立下的日更/周更三次Flag“PIA PIA”地打脸。
这时候,你睡前翻翻手机,却发现世界上那么多的牛人,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他们能用短暂的几个月在简书的一个专题下面投稿40+,迅速霸占首页,成为简书签约作家;他们能一边赶着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项目报告书,一边利用深夜的睡前时间每天写出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他们能用一年的时间将公众号运营得十分火爆,集结出版若干本畅销书,还能轻松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去看看“世界这么大”……于是你无法安然入睡了,你会想到,在你睡着的时候,那么多的人,正奔跑在成功的路上。
我曾一度被吸引,这吸引就是导致我开通公众号“赚钱”的缘由。为什么不呢?你看有的作者教会你“如何一个月内使公众号吸粉10万”,有的作者告诉你“我为什么能在四个月内成为简书签约作家”,还有的作者教导你“如何才能一周之内赚100万”,甚至你还可以“利用下班后的八小时,我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各种文章里,别人的文章都炙手可热,别人的成功都唾手可得,而对比现实中的我们,却是如此地疲软无力。
二、审视文章背后的“成功速成学”:有时候要允许自己成长得慢一点
这个社会,从来不缺自由职业者,也不缺自由撰稿人,更不缺有故事的人。
“知乎”上有个神人,叫海贼-王路飞,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这位神人都能以“传奇的亲身经历”给你做出一个完美的回答,他可以是从业几十年的妇产科医生,告诉你他怎么看待医患关系;他可以是自小从大山里出来打工的农民工,告诉你社会百态;他可以是渔民、干警、裸贷受害者,甚至可以是靠卖吹糖为生的老手艺人和伊拉克战争的现场报道员,措辞真实,让人没法不相信,往往都能得到高度评价,被称为知乎“最有故事的男人”——前两天刚因为虚构244个身份,被知乎终身封号。
完全虚拟的情节,被“海贼-王路飞”以系统的、理直气壮的、富有逻辑的叙述方式讲出来,用生动翔实的“真实”经历给了相信他的人一个大耳光。
而某些公众号和简书上的小部分文章,也像“海贼-王路飞”一般,用跳跃的标题和传奇的励志历程,塑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爆炒出一种成功的氛围,将浮躁的成功学洒满了吃瓜群众的世界。
也有我喜欢的公众号和签约作家。这些自媒体也会讲道理,也会有点鸡汤和励志,但是基本是基于现实和理性的分析,它们写奋斗,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但是结局也动人心魄;它们写干货,没有噱头标题,也没有虚假的广告式信息;既让我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能在某些时刻击中我们的内心。
也正是这些文章,才让我们得知,原来成功真的可以获得,但是为了成功所付出的刻苦和努力,也无法避免,而且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艰难的积累过程。它们致力于告诉我们,要努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跑得那么快,不是每个人都天赋异禀,成长迅速,因此你得允许自己成长得慢一点,不必过于急躁。
它们被喜欢,是有道理的。
三、不要奔跑得太狠,却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为什么用微商作比喻,绝不是对微商有恶意的揣测,而是微商刚开始运营的模式,与现在的自媒体运营,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微商刚开始兴起的时候,通过晒聊天记录,晒交易和晒店主土豪生活来吸引注意力,使攘攘大众心生向往,不是被产品圈粉,而是被微商圈粉,纷纷投身微商事业中,变成二级三级四级代理,从渠道上为一级代理打开了销量。交易额直线上升,商品却都囤积在代理们的手中。
城市套路多,农村路更滑。回头看看我们的自媒体,像从前的我一样单纯刷屏看文章消遣的人和像此时的我一样刷屏找热点对比别人文章提高自我写作技能的人,一半一半。如果更多的人纯属被令人心跳耳热的“斜杠”作家职业赚钱前景所吸引,到最后最为活跃的只能是互粉互推的商业化自媒体人,等到用户高度同质化,那这将会演变成一场虚幻的文字自我狂欢。
如今,我们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中得到的信息,已经开始充满成功的狂热;点击量10万+的文章,有的只是一场超凡的演说,而我们却信以为真,并以此要求自己,对自己太狠,以便离成功近一点。同时,我们还会忍不住炮制出同类的文章,使用袭人眼球的标题,去展示自己子虚乌有的丰足生活,谆谆劝导别人如何快速成功,以获取更多的点击转发量。这就像一场争先恐后的游戏,谁都不想跑得太慢。
2016年11月,据说法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很良心的新法规:作为商业用途的照片,如果照片上模特的身材和样貌经过修图软件修改,以使其变得更好看,照片必须注明“经过修饰”。
法国国会解释说:“年轻人经常目睹模特们看起来完美却不真实的形象,可能引起自我贬低感和对自己不良的评价,可能形成一种不良的审美观,对身体健康成长有影响。”
对已经习惯了PS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条规定看起来很可笑。但是观其背后的原因,却带着暖意和深意。PS的原意,是让图片变得更完美,起辅助作用,如果PS变成了起作用的关键因素,这图片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自媒体亦如是。自媒体是一个提高碎片时间阅读效率、增长受众见识以及传播作者个人价值观的革新平台,它是一个当前时代的便捷工具,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新媒体。但它最好不要成为一个社会浮躁的助推器。
我想,如果立法要求在每一篇哄起了超高人气的成功学文章上标注“经过修饰”,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每一名自媒体人,如果能在下笔之前,内心多一层审慎,多一些思量,尽可能从“超人”回归“常人”思维,同时,每一名阅读者,在看到文章内容,能压抑住心头那份狂热的焦虑,多一些“及时刹车”的辩证思维,多一分踏实的努力,这样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存在的吧?
希望每个人,都能共享自媒体的星空,又能脚踩在真实认知的土地上;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因为奔跑得太狠,而忘记自己是为了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