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喜生活美学微刊
Vol.01
❀
/ 1 /
烟火
不知何时起,日式器皿渐渐走近我们,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种简洁、拙朴、实用的美。
日式器皿,它并不抢眼,却蕴含力量,沾染着人间“烟火气”,承托着、包容着,让食物以自然之态呈现气味、色泽、样貌。
杯、碗、盘、碟、勺、筷等等,大大小小的器物充实了餐桌,如同一张画布,用器皿勾勒轮廓、食物增添色彩,画出今日美食心情。
/ 2 /
残缺
任何时代的器物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及审美意识是息息相关的。
日本陶艺,起源于中国,受中国瓷器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在十七世纪陶瓷鼎盛时期,日本陶瓷艺术同日本茶道、花道与之揉合,逐渐形成了日本陶瓷艺术浓郁的民族风格。
日本陶艺的有着“残缺之美”、“小巧之美”、“简素之美”及“非对称之美”。
在中国,有裂纹和缺口的瓷器往往会被人们当做“瓷片”处理,但是日本的瓷器有时把裂纹和缺口看做一种美,他们这种艺术精神也是和日本茶道的精神相联系的。
在他们看来,这些残破的陶艺作品中,蕴涵“物盛则衰”、“有生有灭”这一禅宗理念。
/ 3 /
和物
在日本茶道形成之初,受禅宗影响众大,茶人们对中国的艺术品兴趣浓厚,称之为“唐物”。当时茶会几乎使用唐物,茶会房间用唐物装饰,茶道厨具也大都为唐物,包括中国的陶瓷及绘画、书法等。
而桃山时代是日本茶道迅速发展的时期,逐渐普及成为大众文化,广大民众的参与,使茶道具需要量大大提高,完全使用唐物,过于贵重,一般百姓是很难得到。于是,开始由唐物转为和物,日本自产的和物,逐渐登场,并由此逐渐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茶文化用具。
什么是和物?和物主要产自日本地方民窑。它受千利休佗茶精神影响较大,当时千利休将“和敬清寂”概括为日本茶道精神,要说是一种精神,我认为更是一种审美观。
日本特有的审美意识——“佗”和“寂”。侘(わび)”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是指在贫穷、万事不足这中,却要使内心感到充,即使生活不如意,也要离开世俗保持风雅的心情。“寂”则是在闲寂之中体会深沉和丰厚的美。
简单概括来说,日本茶道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学属性,缺陷、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
/ 4 /
细微
在茶道迅速发展之期,人们发现粗质、朴素的和物,比工整、华丽的唐物,更符合日本茶道的美学精神。其典雅、古朴、自然的韵味,更贴切日本茶道悠然闲适的哲学思想。
当时有些茶人将农民自产的质地粗糙的民间日用杂器,直接用于高雅的茶道活动。茶人用“月隐于云”来比喻茶道的美学观,认为隐藏于云中的幽月,比晴空万里的明月,更为感人,更有美的情绪。
日本人喜欢把禅的本质引入他们在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习惯关注朴素和本质的细节,此间要求专注、不造作、清空、无为、这些境界难以用文字来描述。
他们这个特性存在于他们的艺术行为之中。小到做一只杯子,大到盖一所建筑,不喜欢泛泛而谈,默默把微小的事情推到到足够深度,器物有时也是一种冥想。
- END -
美是人的心情和身体感受到最舒服的状态,
有许多美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只是希望与你分享这些美好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学体验。
别的,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