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易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中时时加以温习,不是很愉悦吗?有朋自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虽然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吗?”
小李读后感:
这段话,前两句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人脑毕竟是肉做的,知识要是不常常拿出来温习,必定又将还给老师。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本来就是人生四美之一。个人认为难以理解的是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首先来解读一下“人不知”。就本人所能想到的人不知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他人的认知不足引起偏差
2.他人听信谗言引起误解
3.他人未对人与实物,进行认真了解引起妄见
4.他人恶意诽谤(这个很严重)
在现实中如遇以上四种情况,又会带来怎样的伤害呢?
1.因散布不实言论导致自身名誉受损
2.因“不知者”就是当事人,会有一场冲突甚至形成肢体冲突
由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面对“不知”时,愠也就是生气愤怒是没用的。相反还会因为气晕头,导致事件或个人名誉变得越来越不乐观。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先冷静下来,分析当前局势。若会造成实质伤害,就立马制定计划一步步解决,从而将影响降至最低或没有。若不会造成实质影响,则乖乖的去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为了别人口中的那朵浮云,劳累伤神。
虽说“不愠”可以解决问题,但为什么会是君子的一种作风呢呢?嗯。。。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在正个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人最少展现了三种能力:
1.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
2.对事态发展及演变的掌控力
3.对不同想法的包容力
有以上三种能力者,这不是君子又是什么呢?
作者:李明杰 以上都是个人心得,如有高见,请勿吝啬指导,在下不慎感激,定当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