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拼布,手艺人的匠心体验
手艺人,匠人,这些年又逐渐回到大家的视野。工匠精神更是在快速发展向前的工业化、智能化的大潮中,时不时的在风口浪尖上出现一下,被更多的年轻人留意到,记在了心里的某一处。手艺人、匠人所特有的匠人精神也就随之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谁是手艺人?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以前的传统职业里的:陶工、铁匠、织工、木匠、裁缝、厨师、乐手、画师等等。拼布这一门跟布打交道的手艺,也是其中一种。知道拼布这个概念,是前段时间学做衣服,当小裁缝的时候。其实拼布的相关产品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比如小时候的百纳被;两条短了的裤子各取一部分,重新拼成一条合身的裤子;由好几种布块拼接做成的大小包包、抱枕这些都是实用性的拼布产品。
这一次的30清单上原本没有拼布这一项,但一看到双双老师做给儿子的百纳被,听她聊最初因为想把儿子不合适的衣服拿来废物利用才接触到了拼布,进而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故事,我立即就把拼布列入了30清单里,并且正式成了双双老师的学生。
在基本了解的拼布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我的拼布之旅。第一站:口金包。
首先,准备两块布:一块里布,一块表布:
然后开始根据版型剪裁相应大小的铺棉。
再相应的裁剪出表布和里布:
将铺棉的带小颗粒的那一面贴在布的反面,再用熨斗调至最低档去熨烫。小花布和铺棉在暖暖的温度下,就像蒸了个桑拿,舒服的伸展了身体,然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在其中一片的中心位置订上锁扣以后,就开始将两片里布缝制成内衬。双双老师告诉我无论是成品看得见的部分,还是被隐藏了的,都要做到阵脚一样的均匀,一样的细致。不能因为看不见,就随便缝,那就失去了手艺人最根本的匠心。
我上一次拿针线是在大学的时候给自己缝扣子,因为住校,老妈帮不上忙,只能自力更生了。后来即使有了我家姑娘,多少都需要有些针线活儿,调整衣服大小啊,班级活动要求的演出服修改的合身一些啊,扣子在幼儿园跑掉了要补啊......但是我赖着靠老妈近,这些本该当妈的我来完成的活儿,就都归了外婆。
不知道是女生天生对女红的敏感,还是有点儿读书住校的时候自己缝缝补补的基础。双双老师对我的针脚细密程度和均匀分布还是给予了肯定。3个小时,就这样,一边跟双双老师闲聊几句,聊聊她的拼布比赛,聊聊各自的孩子,聊聊突然冒出的一些孩子们的旧衣物改造创意;一边手头不停的一针一针走线。
不聊天的时候,因为关注在针线上,周围的一切都变的很安静,我真的就进入一种特别简单的忘我状态,时间也变的难以被察觉。平日里的琐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自己的各种小情绪,在这一个时间空间里,似乎就都被隔绝了。我想这就是用匠心做手艺的迷人之处吧!
缝制工作完成,就进入最后一步:把锁扣配件的另一部分穿进事先留好位子的布缝里。最后,给我的口金包拍一张美美的照片,就算大功告成啦~~
双双老师的故事:
80后,故乡在最北方的省份,黑龙江。
学景观设计专业,在最开始的几年职业生涯里,是做杂志的。
前两年,两夫妻突然就看上咱大成都这么个好地方了,于是带着婆婆、小姑子,举家搬迁到了蓉城定居。
几年前,无意间接触到了拼布,从一见钟情到深爱,系统学习拼布后又考取了日本拼布讲师,双双离开原有的行业,做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推广拼布文化和技术。用双双自己的话说,就是想在余生里,在并不美好的大环境里,开辟一块美好的空间。
双双一聊起拼布的话题,眼睛都是发亮的,她跟我说,有时晚上一想到作品的配色,款式,新的手法,就会兴奋到睡不着。平时给自己买东西,总要先考虑性价比,但是一块儿好布,一台好设备,一个好配件,再贵,双双都毫不犹豫。这就是真爱吧~~
很喜欢双双这种对手艺匠心的赤子之心的热爱,也许是现代人都丢失了太久,太多。难得遇见这么一个。也很喜欢双双非典型手艺人的性格,她不是我以为的那种手艺人安静、内向的性格,反而是可爱的小跳跃式的性格。常常会在学生们缝的作业惨不忍睹,冒出一句:我现在的心情就想原地爆炸~!偶尔很严肃的说教一下,其实往往撑不过1分钟。有一次,无意间听到他接老公的电话,语气立刻变的温柔无比。
这样一个可爱的拼布匠人,我相信,未来她的拼布故事还会越来越精彩。
附上几张双双的拼布作品图(我去她公众号上盗取哒~)
拼布也算是手作的一种,关于手作,关于匠人匠心,真的还有很多故事,有很多值得去体验,去学习,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