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一读266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4

【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大意】子贡问:“子张和子夏两人,谁更有优秀呢?”孔子说:“子张过了些,子夏还没有达到、又有些不足。”子贡又问:“那么子张应该比子夏更优秀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子张并不比子夏更好。”

【一点启示】儒家追求仁和礼,讲求中庸之道,无过亦无不及。这是孔子最好哲学思想的体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才能达于仁之境界。中庸是拿捏好一个度,决不是有的人理解的得过且过,而是一语中的。不做便罢,要做一定要尽心尽力,设法做到时时刻刻合乎于道,中和、以中为用。

【浅谈】

(1)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陈国人,孔门十二哲之一,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重视自己的德行修养。

(2)子夏: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00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阳郡温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尊称卜子。个性阴郁,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孔子,以“文学”著称。曾任莒父县令,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主张“做官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民效劳”。孔子去世后,前往魏国稷下学宫教学育人,收取李悝、吴起为弟子,被魏文侯尊为师傅。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具有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3)成语“过尤不及”即出自此。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过,过头,过敏,就一个问题研究太多了,反而走向其反面;犹:如,同。不及:不足。过,超过标准,不及是不够标准,做到恰到好处,中庸之道才是对的。可现实中这是很难做到的,总是过了或不足,差一点。如同骑自行车,不是偏左或偏右,完全行走在中线上也是不可能的。

(4)过,比如,一些人讲道德,讲礼貌,但如果似日本人,见人不停地鞠躬、作揖,礼多、礼过了,人也受不了了,唯恐避之不及。这是有的人效法孔子,以为一定要泥固古人。其实孔子呆板,如贾政般道貌岸然是宋明理学以后曲解的形象,根本不了解孔子是活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否则人生都可能枯燥无味,这就是把儒家仁义礼的精神理解过分了。

(5)不及,不到位,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这是有些人懒得用心,什么事总是大而化之,差不多先生。现实中大多数人理解的马马虎虎和稀泥是中庸,其实是不及。

(6)子张性子急,做事跑的快,可能劲使过了;子夏性格冷静、阴郁,做事慢性子,一件事情可能老师问办的怎么样了,他还没完成。当然这是早年,后来二人都是孔门十哲,春秋战国时代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02 【原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红日旭东67阅读 2,860评论 0 9
  •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郝凡阅读 4,524评论 0 0
  • 论语正音及白话(先进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白话解释】 ...
    荷荷花阅读 7,748评论 0 3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11,016评论 0 5
  • 城空了,有树长出来 我的城死了 铸起它的人,杀死它的人 不愿因为这件事而骄傲 一座城的终结 永远因为终结这件事而显...
    于十六阅读 7,885评论 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