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九十九):静思之下,俾有悟;沉寂之中,方得真性情。
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四日,曾经的直隶巡阅使、十四省联军总司令吴吴佩孚逝世,距离其故主“保定王”曹锟的葬礼,刚过去不到两年。尽管吴佩孚的葬礼规模远高于曹锟,堪称哀荣备至,极尽奢侈,其一生为人处世,却是“自守清廉”。吴佩孚不仅不敛财,而且也不允许部下敛财。如若部属被吴佩孚发觉私拿了不义之财,即便是一文钱,也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川系军阀杨森在抗战胜利后,曾在北平见到过吴佩孚的旧部、曾经和刘玉春同守武昌的直军师长陈嘉谟,此人的生活是相当困苦。
起初,杨森以其衣衫褴褛,以为是冒名求助,而非陈氏本人,及问其家境时,陈氏说:“我有三子,长子当兵,次子做工,三子尚幼。” 杨森曾问及:“吴公旧部甚多,何不相助?”陈氏答曰: “吴公部属皆穷,爱莫能助。”杨森始确知访客为陈嘉谟本人。吴佩孚这种不近人情的处世风格,旧部很少能够受其荫庇。杨森曾在一次公馆邀宴时,遇见前“武汉镇守使”杜锡钧在座,问及吴佩孚旧部的生活情形,亦答“均极穷困”,再细问其故,方知“吴在世之时,督率部下甚严,有钱皆以养兵”。
其后,杨森曾携吴佩孚旧部往谒其墓,初以为必是极大建筑,飨堂碑亭,应有尽有,殊不知亲眼看见之物,仅为一座土堆,问其故,则云: “仅赖吾辈所助金钱修墓,其数已属有限,无法完成略具规模之坟墓云。”不怕部属寒心的吴佩孚,在为人处世上,也不怕乡人觉其无情,毕竟吴家“天、孚、道、云、龙五世永不叙用”的信条,是吴佩孚亲自手书。民国二十一年,落魄的吴佩孚离开有杨森庇护的成都寓居北平。奉系军阀张大帅之子给了这位寒酸“玉帅”好大的面子,亲率文武官员数百人到火车站迎候。从前门火车站到什锦花园,上百辆轿车排成了长龙,排场可谓盛极一时。不仅住所安排妥当,而且每月奉上不菲的生活费。
不料吴佩孚并不领情,他在当晚回访这位奉系军阀的新掌门人,刚一坐定就大发其火:“我不是为名为利,我帮你抗,我左手拿回东三省,右手交给你。你有仇不报,真是笑话!”在北洋宦海摸滚打爬多年的吴佩孚,仍然是那般眼里揉不得沙子,这种倔强与不甘,有时只能用装疯卖傻来掩饰。对于一个不想见而又非见不可之人,吴佩孚则会故意装疯卖傻,说些完全不着边际的话, 令人啼笑皆非,不知所云,只好尽快结束见面,知趣告辞走人。与冯交恶的吴佩孚,秉行“话不投机半句多”,就会以“装疯卖傻”应付。
最终,冯曾在“我的生活”有载:提及日军的航空发展,吴佩孚却说我国自古就放风筝,这种风筝就可以把他们的飞机挂下来。又谈及河南旱灾,以为此事可忧,当设法防救。吴佩孚马上把桌子上的签筒拿过来,从里面挑出六个制钱,嘴里还嘟哝了一会儿,连下了六七卦,接着对冯说不要着急,明天午后二时定要下雨。冯问他哪方向下雨,他说在西北方。第二天午后三时不见一丝雨意。问吴何以不下雨,却说已经下了,还正在下着,问在哪里,答道“在莫斯科”。这种装疯卖傻的不近人情,让吴佩孚得罪了诸多“草头王”,这位真汉子也注定为他的真性情买单。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