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到《论语》阳货篇的第十七
性相近,习相远。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为习染不同便相差很远。
最早是在三字经里面听到的一句话,把它作为开篇第1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大的?人的习性从刚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可是随着后天的发展,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人”。一个家庭里面的几个兄弟,出生在一样的环境里,接受一样的家庭教育,结果却大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习染”。“习”即习惯,“染”即感染。也就是说他们接受教育后形成习惯,感染的程度不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现象。
就像曹操的4个最有名的儿子,虽然是个孩子成长在相同的环境里,但是性情各异:曹植性情温柔敦厚,喜诗书,富才气,少年时即聪慧过人,出口成章;曹丕喜欢舞刀弄枪,油精剑术,在武术史上也留有名声;曹彰是员猛将,他可以左右开弓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头发丝,曾把一头小象按在地上;儿子曹冲才是个有名的神童,他聪明机智,富有同情心。猫的4个儿子生长在同样的环境里,却有不同的性格,这是时势造成的,但也与他们自身的修养分不开。
一个家庭尚且如此,对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就更容易理解了。从一年级进入学校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习性,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同,习惯的不同,接受的感染不同,这年纪的身高差别就更明显了。也就是孔老夫子要求我们因材施教的原因。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