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的讨论中,我们已探讨了五行的概念,明确其作为阴阳分类的补充,旨在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及其构成。这一理解同样适用于人体。从阴阳的角度来看,身体的前面为阴,后面为阳;上半身的心肺属于阳,下半身的肝肾则属于阴,而脾则被视为阴中之至阴。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五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认为,五脏的功能特点是基于五行气化的特性而归纳出来的。具体而言,肝对应木行,其气化特征与肝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其他脏腑亦可依此类推。
以五脏为核心,我们可以概括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和解剖部位。在中医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四肢百骸”,这意味着所有的身体部位均可归入五行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涵盖了人体的所有生理现象。
以肝为例,肝对应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肝作为脏腑,自然有其相应的腑,肝为乙木。乙木在十天干中,属于木行,肝的气化特征与乙木相符。肝之腑为胆。肝还对应于足厥阴经,具体的经络关系将在后续的经络课程中进一步探讨。此外,肝与五体的关系也不可忽视,肝在五体中对应筋。
五脏的气机还通过五窍表现出来。尽管我们通常称为“七窍”,实际上,五窍的概念更为符合中医的理论框架。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情志为怒,味为酸,肝还藏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人体的各个部分纳入五行的分类系统中。因此,阴阳与五行的理论实际上涵盖了中医的方方面面,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内容。
心脏同样具有其对应的络属系统。心在五行中属火,丙丁为火,其中心为丁火。心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其液为汗,情志为喜,味为苦,并具有藏神的功能。这些特性与五行系统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涵盖了嗅觉、味道、方位和季节等内容。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肝的疏泄作用使其归属于木行,而这一逻辑反过来说,正是因为肝具备木行气化的特征,因此它才具有条达和疏泄的功能。同理,心作为火行的脏腑,自然具备温煦和明亮的特性,情志为喜。脾则因其土性爱于耕作而具备承载和运化的功能,肺因其肃降收敛的气化特点而具备宣发和清肃的特性。我们在学习脏腑具体内容时,会发现对于肺经的用药强调降、宣、敛的原则。肾因其润下滋润的气化特点,主水,具备闭藏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论述与传统教科书的说法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这是因为在阐述五脏的特性时,我强调的是五脏的核心特性,而非单纯根据形体来定义五脏。我们并不是首先发现某一脏腑,然后将其与五行相对应,而是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阴阳五行气化特点,得出五种基本的气机特征,并认为这些特征必然在人体上有所体现。五脏的定义并非基于形体,而是基于气化特点,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五神脏”。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将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脏器混淆的情况。以阳痿为例,其实质是阳气的衰弱,也就是阳痿的基本病机在于阳气的不足。患者通常会担心自己肾虚,虽然这种担忧并无不妥,但若要求我检查肾功能以证实是否肾虚,则完全误解了五脏的内涵。中医所指的肾与西医所说的肾并非同一概念。中医的五神脏强调的是气化的特性,而这种气化特性与五行的气化特点密切相关,因此五神脏中有一个“神”字。
“神”字的含义十分深刻。首先,它强调五脏的理论仅适用于活人,而不适用于死者。其次,五神脏的核心反映的是气机的变化,而气的升降出入变化在自然界中最明显的表现便是四季更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天地间的气机阴阳变化对我们的影响最大,正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因此,有人解释五神脏与天地四时相对应,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理解。然而,这种解释有时忽视了气的环节,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了解气机变化与五脏的关系后,我们可以轻松地推导出各脏的功能特点。例如,肾的功能特点应是闭藏,因为水的特性在于滋润、收敛和闭藏,冬季的特点正是收藏;而脾的功能特点则与土的特性有关,承载和运化水谷。因此,只要理清这些关系,五脏的功能特点便自然而然地明晰。这正是五行理论在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