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智模型到底是怎样害了你?

最近在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讲到受害者心智模型,继而想起身边的几个身边真实的案例故事:

反面案例1:小A在进入一个创业公司后不久,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是相关岗位的得力干将也越来越缺乏,小A由于平时工作表现主动积极又善于与人沟通,能力提升相当之快,便受到上司的重视,于是想要将她提拔为研发部项目经理,对于这个职位,小A即期待又胆怯,期待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升职为项目经理,胆怯是害怕自己因为自己之前没有经验,害怕做不好,在犹豫徘徊中接受了公司的安排,然而在升职公布当天,技术经理得知消息后,觉得不公,凭什么让一小姑娘担任项目经理的岗位凌驾在他头上,他也认为以小A的能力根本就不能胜任,于是就找到公司高管老总去理论,公司由于这个技术经理也是相当的看重,明面上说岗位还是项目经理的岗位,但是事实上还是给的普通职位的职权,这让小A感到特别的受挫,一开始小A还觉得愤愤不平,想要极力争取,但是均得不到正面回应,公司没有撤回公告,但也不给相应职权,于是小A就这样感觉受了极大的委曲,认为公司对自己不公平,认为同事故意使绊子,再加上自己的自信心又不足,这件事儿就这样不了了之。

反面案例2:小B是一个思维活跃,想法点子特别多的一个年轻人,在公司担任的是项目经理一职,在这样一个岗位思维活跃有想法是一个很好的优势,但是公司的老板确是一个传统行业出身的老板,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又固执,但公司做的业务是互联网相关业务,小B经常有很多的想法想要改变公司的业务模式,经常找老板找上司诉说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少被采纳,这样屡次沟通失败后,对小B心里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认为老板思想保守固执,又没有远见,自己这么好的意见也不采纳,觉得愤愤不平,最终对公司失去信心,工作也是得地且过,郁郁不得志。

通过以上这两个反面案例,我们看到小A和小B的心智模型是怎样的呢,都是在遇到困难后不自觉得退缩,认为这些都外界原因导致,小A认为是公司对自己不公平,同事对自己的不善意,自己也没有做任何的努力终将使自己升职之事变得不了了之。小B在与老板上司沟通多次无果认为老板固执保守没有远见,于是让自己终日浑浑噩噩度日而郁郁不得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个正面的案例,看看他们在遇到困难后是如何处理的:

正面案例1:小C是某公司的客服,但她一直不满足也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工作岗位,她一直想要做人事专员,那么公司内部其实刚好有人事专员的空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内部转岗了,可是通过内部转岗不仅要通过自己的直接上司同意,也要人事部HR经理的同意,只要两边同意转岗就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就在申请转岗时,HR经理给的答复确是以一种婉转的方式拒绝了她的请求,于是她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然而之后她突然转念一想,自己就这么贸贸然的去申请人事专员,人事专员肯定也是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自己确什么经验都没有,人家凭什么答应你呢,于是小C最终还是礼貌的回复了HR经理,说感谢她的回复,她会继续努力,同时希望她以后在学习人事方面的知识的时候,能够向她请教。HR经理欣然答应,就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C报名了HR相关专业培训课程,还经常参加HR相关讲座论坛,不时的会以的邮件的形式向HR经理诉说自己学到的这些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向她请教,这些人事经理都看在眼里,这样过了几个月后,小C给人事经理邮件中写到:“很感谢这段时间您对我的帮助,由于自己在学习HR相关课程的讲座中认识到某公司的HRD,希望我过去他们公司担任人事专员一职……”当小C发出这封信后不到五分钟,HR经理就直接站在她面前对她说了她期待以久的话“你愿意留下来担任我们部门的HR专员吗?”,于是小C得偿所愿的成功转岗了。

正面案例2:某BAT公司的一牛B的产品经理称小D,在他年轻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在他们所处的这个行业有一个非常好项目方案想要去实现,他非常的看好,然而在他与老板沟通这件事的时候老板一点都不care这件事,直接回绝了,然而小D在与老板沟通结束后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坚信这个项目方案一定会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于是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制作了一百多页的PPT将这个方案的构思,想法,未来发展方向战略等逐步说明,当他将这个PPT发给老板了以后,老板看了以后被他的这种专业度所折服,但是并没有直接答应让他去做,而是给他提出另一个难题,说道:“你这个方案确实不错,但是公司现在确实没有人力资源去做这件事”,老板总算是认可这件事了,但是没有人力资源这件事还是要想办法去解决,于是小D回去以后找到研发部几个关键岗位领导跟他们去沟通,让他们也去了解这件事,并且仔细观察项目中的每个人,一见到谁有空就立刻见缝插针的让他们的leader支持,先是1个人,后是两个人,到最后利用三五个人将这个项目的雏形做了出来,最后将这个雏形公布给大家看,给大家讲解,让大家认可这个项目的价值,最后即开始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启动这个项目,当然这个项目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终也助成他成为一名牛B的产品经理。

通过以上这几个故事,先说一下书中所讲到的受害者心智模型是什么样的:

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一个事情做不好,绝不是本人的能力有问题,而是这个事情有问题。
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一段感情出问题,绝不是我本人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对方太够戗。
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一个课程没有什么收获,绝不是本人学习能力的问题,主要是老师水平太差。

以上是书中所说的把受害者心智模型的一类人比作受害者天堂,那么以上几个案例小A和小B在受害者天堂是怎样表现的呢?
小A是遇到问题,不是我本人的总是,而是公司不公平,同事不不善意。
小B遇到困难,不是我本人问题,而是老板固执保守没有远见。

由此可见受害者心智模型是多么可怕,这种心智模型是深入骨髓的影响自己的未来。然而小C和小D呢,就没有受害者的心智模型,在遇到困难后,不仅没有退缩,而且主动寻找解决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事情的结果走向也如他们所愿的方向发展,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其实也都是可以被我们自己掌握的,只要改变一下我们的心智模型,结果走向就会如我们所愿。

通过以上这几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的几个道理:

1.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尽自己所有能力去寻求解决方法, 当你真正努力过后,结果一定会如你所愿;

2.遇事先自省:万事遇到问题或挫折不要习惯性的归结于在外环境或他人,多想想自身的原因,学会反思总结,抱怨他人和环境只会让自己陷入不良的情绪里而无法自拔,学会让自己成长是对自己最大的帮助;

3.人傻就要多读书:还是多看书,增长见识和眼界,很多困惑和答案其实都在书中可以找到。

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其实很早就看到就听到,但就是做不到,也无法体会,只有当自己真正遇到有了切身体会以后才忽然觉得恍然大悟,捶胸顿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