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平和喜乐的妈妈对一个家庭的和谐氛围有十分巨大的作用。但不巧的是,现实中,几乎每个当妈的都有点“神经质”,时不时地在圣母和暴君之间游走着,这种特质的萌芽是伴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尤其是两岁以后的孩子……
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熊孩子的几个暖心瞬间,若你暴跳如雷的时候能想想这些,想必煞气指数会下降好几个等级。
——孩子总是不吝赞美,用他所知的全部词汇。
带他去散步,他骑着他的小自行车,就是后面带俩小轮的那种车子,一般路况我都不用担心他会摔倒。到了一个小坡,他骑不上去了,我顺手拉了一把他的自行车,麻溜地上坡。期间,孩子用他亮晶晶的眼睛表达着他的崇拜,说,妈妈,你的力气好大呀!待上坡之后,他继续赞美我,妈妈,太谢谢你了!你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呃……我有些失笑,接话不能,除了全副身心爱着自己的孩子,还有谁会将世间所有美好之词的最高级全盘呈送给你?
如果大人们之间也能这样将赞美当对话,有可能会抹去多少的口诛笔伐呀。
——孩子总是宽容善良,不开心抛在脑后。
小孩子间的友谊和矛盾总是来无踪去无影的,好起来是一秒钟的事情,斗起来也是瞬间的不可开交。但吵归吵,第二天又毫无芥蒂地玩闹在一起。因为他们不曾有将争吵上升为仇恨的能力,所以,可气也只是一时,甚至谈不上该不该去原谅谁。
一次,因为琐事,我“吵”了孩子几句,他不开心了,扭头不理我。过了一会儿,我过去和解,说,对不起,妈妈不该乱发脾气,你能原谅我吗?孩子耷拉的嘴角瞬间上扬,说,能!然后又笑嘻嘻地去搂我脖子。
作为大人,我们和另一半之间能这样,不开心永远是当下,原谅便是彻底放过吗?
——孩子的爱很澎湃,却从不指责。
一次,我得带孩子去一个地方,距离不远不近,说坐公交车去吧。可公交站台离家还挺远,走半截,我俩都怪累的,这时我才突然想起,干嘛不骑自行车去呢,走这会儿工夫都该到了。于是懊悔地拍着脑门,儿子说,唉,妈妈,你好糊涂呀~我还没反应过来,他继续说,但是我很爱你!于是,我这个超级马大哈,就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唉,我们又没拿钥匙(钱包、手机、幼儿园接送卡……),但是糊涂的妈妈,我可爱你了!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如何体现,多数通过说教吧,说教必然伴随着指责吧。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对“骂你等于爱你”的神逻辑深恶痛绝,却又言不由衷地践行着它。我一天可能会嚷孩子几百遍吧,因为担心他受伤、生病、受欺负……跟孩子比起来,我们的爱好低级。
——孩子总是平常心,愿社会属性迟点再捆绑他。
一次,带孩子乘坐电梯,好巧不巧碰上单位几位大领导,密闭的狭小空间,我几乎能触摸到我实体化的尴尬。孩子眼睛亮晶晶地东瞧西看,跟这几位“爷爷”“奶奶”聊的不亦乐乎,领导慈祥地摸摸孩子的脑袋,孩子好奇地戳戳他们的手表,其乐融融。
我在邻里、亲朋、好友之间向来谈笑风生,为什么对着这几位“爷爷”“奶奶”却尴尬入骨呢,哦,因为我只看到了他们的领导身份……
如果任何时候的你都如孩子般有颗平常心,又怎会有那么多的纠结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