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春风
不小心一个趔趄
桃花纷乱如雨
醉了人心
碎了人心
以前每到春天,都会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桃花。老家桃树多,花开得也好,花朵繁茂的那几天,整个田野粉红一片,如无边的云霞落到人间。风过时,每一枝繁花都在微微地颤动,从远处看,一波一波地明媚着,鲜妍着,如一匹无限大的华美锦缎徐徐铺开。那一刻,恍然觉得,桃花,才是这春天的主宰。
胡兰成说,桃花难画,是因为她的静,那大约是指一枝稀疏的桃花。等到无数的桃花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地喧嚷的时候,偌大的天地之间,别的花草仿佛都黯然消隐了踪迹,只有那夺目的粉红燃烧在你的视线里,以闪电一般的速度霸占了你头脑中对于美丽花朵的所有想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灿烂的光华虽然短暂,却足够惊艳一生的时光。就像《诗经》里描述的新嫁娘,正当绮年玉貌,又经过精心的打扮修饰,自然美得不可方物。当她轻移莲步走下大红的花轿时,一阵清风恰巧吹起盖头的一角,尽管她慌乱中伸出手重新拽好,那颊上的两朵桃花却早已被新郎窥到。此刻,她和他的心事,如片片桃花倏然盛开,满眼满心都是花香。他醺醺然,她亦如是。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曾经唤起后世多少人对于爱情的美好想象。荒僻的山野,盛开的桃花,清简的茅舍,温婉的女子,殷切的茶水,多情的目光,令那个名叫崔护的翩翩少年心旌摇曳,归去多日仍然魂牵梦绕。只恨现实太多羁绊,云水迢遥,二人长久不复得见。翌年春天,等到桃花再开的时候,崔护独自站在树下,却再也找不到当年如桃花般娇媚的女子。也有人说,崔护后来历经坎坷波折,终于找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女子,并与之喜结连理,开启了一段幸福生活。但我却以为,无论人们出于对美满爱情的向往而给这个故事编织多么动人的结局,都抵不上初见桃花时,那一刹那的动心动情。
桃花,是美好的少年时光,是多年之后,依然能清晰记起的那个曾经,是百转千回之后,于蹉跎的岁月中暮然回首时的那抹暖阳。
栖身乱世,东晋隐士陶渊明为普罗大众描绘了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战乱纷争,没有朝代更替,没有连年灾荒,有的只是那良田美池、桃林桑竹,老有所养,幼有所居,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丰衣足食,怡然自乐。只是这样美好的去处,哪是寻常人能够找到的?就连刘子骥这样的高尚之士,也无法觅得一星半点的踪迹,最终无功而返,何况是如我们这样的俗人呢?如此看来,所谓的桃花源,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这个亦真亦幻的仙境,也不过是陶渊明站在纷飞的战火、遍地的尸骸之上,无奈之中做的一个美梦罢了!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每每在现世遇到不平,深感世路坎坷之际,就忍不住循着陶渊明的足迹,去寻找那个理想中的桃花源,期待着能在那十里桃林弹琴鼓瑟,饮酒赋诗,借此忘却尘世的种种烦忧。那灿若云霓的桃花,一年又一年,盛开在无数士人的心里,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精神故土、遍寻不得的理想王国。
桃花,是如此真实地引领着我们,却又如此虚幻迷离,搅乱着现实与梦境、理想与追求!
桃花是美的,也是易逝的。《红楼梦》中两次写到黛玉葬花,颇为动人。第一次是宝玉在大观园里住了一段时日,觉得憋气,便吩咐小厮茗烟给他找一些书来,他则带着一本《西厢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坐在一块石头上阅读。恰巧遇到了正在葬桃花的林黛玉,他们两人在一起如饥似渴地读《西厢》。那是宝黛爱情的开始,烂漫无比;第二次则是黛玉误会了宝玉,心中委屈,一边葬花一边哭泣,吟唱了一曲凄美悲怆的《葬花吟》,感叹身世飘零,命运多舛,“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何等哀切的叹息,无奈的宿命!桃花初开,绚烂如爱情的初绽,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可奈何的花落人亡。看似漫长的人生,其实也如桃花开谢,转瞬便尘归尘,土归土。
近年琐事叨扰,每至三月,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桃花开了,快回来看花吧!却屡屡未能成行,总说着忙过这几天,等有空了再去。说着说着,桃花就落了。
大抵也是因为心里存着一些执念,认为今年虽然错过了,明年它还会开的,总有能够看到的时候。因此一年年地耽搁下来,竟然已经有四五年没再见过桃花绽放的盛景了。
细细想来,纵使花落了,明年还会开,再开的那一枝,还会是去年的那一枝吗?世间万事万物,一旦错过了,就是永远的失去,岂有重新来过的道理?人世间之所以有许多的遗憾,正是因为我们心存妄念,幻想来日方长,却不懂得珍惜时光,活在当下。
爱情会错失,亲情会消逝,世间没有永恒,因而也没有人能恒久地把某件东西牢牢握在手里。在千人万人中遇到了他,请你珍重这份情缘,切莫擦肩而过;在熙熙攘攘中牵念着你的那缕温情,也请你郑重地放到心里,仔细地照料,温柔地看顾。
昔年桃花开,我已然辜负,但明年春天,我定要归去,看漫山花开!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极限挑战训练营第十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