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日,周日,上午去骑单车,绕河堤三圈五十公里。晚上前往宝鸡大剧院观看了由台湾学者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精华本。3月中旬演出通告刚出我就买好了票,昆曲能在宝鸡这种四线城市上演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所以对这场戏我期待已久,提前半小时进场等候。19:30分演出准时开始,杜丽娘和春春首先上场,一支【绕地游】将观众的思绪一下子代入南安府的后花园中,随着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剧情渐次展开,观众跟着演员体验和经历了一场四百年前“东方戏剧大师”汤显祖用生花妙笔写就的青春之梦,生死爱情。梦中之情,何必非真?曲终,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戏里有句词是“这园子委是观是不足”“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枉然”,要我说“这场戏委是观之不足”,不过瘾,真不过瘾,还是得看全本。为什么呢?可能是心理期待有点高吧。
爱上昆曲是一个缓慢却自然的过程,这得从头说起。最早听昆曲缘于一位神交十几年的红迷朋友的推荐,听的第一支曲牌就是“游园”里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初听觉得不可思议,天呀,一句词要咿咿呀呀唱几分钟,太让人着急了,简直听不下去。后来精读《红楼梦》时去看白先勇老师细说红楼讲座,然后又读了他的三本短篇小说一本长篇小说《孽子》,后又因为看了白先勇老师倾力改编的27齣全本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再去b站反复观看各位昆曲名家和大师的折子戏,了解戏曲知识,听台湾中文大学几位教授学者的昆曲讲座,听戏曲学者王安祈女士的十多集的《爱上牡丹亭》专题音频节目,加上《红楼梦》的影响萌发了看戏剧剧本的念头。这样一来,先是《牡丹亭》,再是《桃花扇》、《西厢记》等剧本,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细读文词典故,看书的过程又回头去看名家同名昆曲全本和折子戏,这下就一发不可收拾,真正从园门外不知不觉踏进了昆曲的后花园,慢慢爱上了这门艺术并沉醉其中真正领略出它的美和情来。
如果不说其它昆曲剧目单说《牡丹亭》,在我看过的所有演出和影像中,我心目中最美的杜丽娘有四位,第一自然是梅祖,唱念做样样都好,第二第三华文漪老师和张继青老师不分伯仲,华文漪老师扮相出众,张继青老师重在唱腔,她俩就是李白和杜甫的存在,第四位就是浙昆的王奉梅老师了,她的表演贵在神韵。如果要排第五位,可能就是青春版的沈丰英了。沈丰英真是运气超好,在最好的年龄被白先勇先生点中,化身为杜丽娘二十年,她不是在演杜丽娘,她一上场就是杜丽娘。尤其是身段,特别好看,闺门旦那种含蓄娇羞的气质尽现。
回到演出,公正地说,这次宝鸡大剧院上演的《牡丹亭》精华本上座率极高,舞美漂亮,舞台张力十足,演员们非常认真和卖力,他们温润婉转的唱腔和丰富细腻的肢体语言,让观众如痴如醉,也没出现什么失误,作为一场商业演出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有点憾恨。
第一、我是奔着沈丰英的杜丽娘去的,结果苏昆安排刘煜饰演杜丽娘,后面才知道沈丰英身体原因缺席了宝鸡场的演出。虽然刘煜作为“振”字辈演员她的表演非常到位,甚至比”扬”字辈台柱子沈丰英唱功还好,身段也不错,可是这次没有看到沈丰英还是感觉有点遗憾;还有,我最喜欢的沈国芳的春香也是由b角杨美演的,杨美的春香也不错,贴合角色形象,可是到底缺了沈国芳的灵动可爱和小女孩子气;饰演石道姑的演员也是b角,不是我喜欢的陶红珍老师,杜宝也不是屈斌斌,这么说来除了柳梦梅俞玖林,杜母陈玲玲,判官花神等一部分演员还是原班人马,今年二十周年的青春版有一半以上的演员已经换了。不过想想作为一场持续二十年的演出,换人也是正常的,青春版也需要传承,最初演石道姑的陶红珍,演春香的沈国芳年龄都慢慢大了,穿插和安排新演员来给《牡丹亭》注入新的活力也很必要,而且整场戏看下来每个演员都很投入,比如【离魂】一齣,杜丽娘一支【集贤宾】曲牌唱得凄婉动人,让人心有凄凄。【忆女】一齣杜母杜宝春香三人同时叫“儿啊”“丽娘”“小姐”,那合声感染力超强,我几近落泪。
第二、 这次精华本共八齣戏,上半场【惊梦】【言怀】【道觋】【离魂】,下半场【冥判】【忆女】【幽媾】【回生】。没有标目是为一憾,演出时间两小时三十分钟,比预计的时间刚好少半个小时,我想如果上半场加上【寻梦】一齣,大概26分钟,一共三个小时,精华本就更完整了。真可恨主办方没请我去谈合同谈细节,哈哈哈,说笑归说笑,确实若把【寻梦】加在【言怀】之后,【道觋】之前,杜丽娘游园惊梦,然后寻梦,寻梦不着于是生病,需要石道姑来禳解,禳解无用一梦而亡,再接下半场,这样剧情衔接就会更流畅,内容也会更饱满。再或者,如果开头加上【标目】的【蝶恋花】“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上只有情难诉。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一段唱,开宗明义点出牡丹亭戏的创作意图和剧情梗概,如此哪怕不加【寻梦】,效果也会比八齣好一些。
我们常说“诗对会家吟”,用《牡丹亭》原著里的话讲“拈诗话,对会家”,欣赏昆曲一定是有门槛的,它属于雅部,不像秦腔和京剧这些花部戏曲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如果get不到昆曲文词的美,曲调的婉转动听,看不到舞台布景的象征意义,无视服化道等等细节处理,不知道昆曲的四功五法,就不能充分感受“水磨调”的美。所以看戏一直有“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说法。昆曲的美只可意会,无法言说,我想能进入剧场的人多数都是喜爱并多少有些了解的。对于昆曲这种几近死亡、又死而复生的艺术来说,2001年被收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化遗产”名录是对昆曲艺术的高度肯定,也给昆曲以后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由。白先勇先生趁此东风,联合大陆及港台多位教授学者名家名演,群策群力,两岸三地共同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真可谓千秋之功,当向白先勇先生致敬。这是昆曲之幸,也是昆曲观众之幸。白先勇以前说“大陆有一流的演员,台湾有一流的观众”,我想假以时日,大陆也有一流的观众了,也就说明昆曲有了足够的生命力,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作为普通观众,在学习和观看昆曲及其他优秀剧种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提高美商是很有必要的。
《牡丹亭》斯书斯剧,和《红楼梦》一样,是一本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可以看一辈子,永远看不腻的经典作品,它表现的是青春之美,爱情之美,生命之美。是“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天然之美,人性之美。所以,正如汤翁《牡丹亭》题词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记录,因为热爱,点评,同样因为热爱和喜欢。既然爱,就深受。最后借一位作家的话用以自勉——审美意识的觉醒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可能一直被低估,所谓艺术,绝不仅仅只是人们吃饱穿暖后的精神谈资。审美的觉醒本质上是人性的觉醒,它意味着我们开始关心个体、关心自由、关心想象力、关心幸福。
2024年6月25日 东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