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距离我已经很遥远了,疫情之下,高考更牵动人心。同时,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1193万!很多人不禁疑惑:高考还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通道吗?
我出身南方农村,典型的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类型。得益于高考,我从南方的小村庄,通过高考走向城市,再经过读研、读博,最终在北方某大城市谋得一份体制内教职,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当看到广大学子在疫情下埋头苦读、在高考的战场上决一高下时,我觉得我有必要怀着感恩之心,把自己踩过的坑写出来,好让学子们少走弯路。
壹 史前篇:高考的重要性
01 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隋文帝创立考试制度开始,中国的学子就有了一条向上走的通道。相比贵族的世袭,考试是对穷人最友好的改变阶级、改变命运的方式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表明,考试这一制度,无疑是国家发展、文明延续的重要法宝之一。 所以不要吐槽高考不公,如果贵族世袭制,你连抱怨吐槽的机会都没有。尤其是我国招考政策中还有不少照顾贫穷落后地区的政策,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公平。生在这样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能改变命运的国度,先感恩三分钟吧。等你顺利通过高考的考验,进入到硕士生、博士生的选拔后,你就会明白,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了。
也不要谈高考没有用。如果没用,为什么历经几千年还在沿用考试这样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也不要被读书无用论迷惑,如果无用,为什么家长们都狠下血本去投资孩子的教育?高考真正无用的,是处于社会顶层、家里矿山无数的人,因为他们不需要通过高考去获取入场券。 如果你连考试都拼不过别人,凭什么认为在社会上的厮杀你能赢得过别人?
对于普通的大多数而言,高考仍旧是我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通道。
02 如何重视高考
认识到了高考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还没有参加高考的,好好努力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会吃了学习的苦,以后就少吃点生活的苦。
其次,今年参加高考的,好好填志愿,不要浪费了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心血。做好准备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考不好的,也不要泄气,以后还有考研、考博,继续改变命运。
最后,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但是还对自己的高考留有遗憾、仍有未圆之梦的,就好好鸡娃吧,毕竟,让孩子去圆自己当年未圆的梦也是圆梦的一种方式不是?
贰 高考志愿篇
03 志愿填报要慎重
废话不多说,既然是高考季谈高考,肯定免不了要谈一下填报志愿的问题。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前做好功课能少踩坑,毕竟这坑一踩下去,可能需要一辈子去填的。我是06年参加高考的,那时候的志愿填报跟现在不同,没有平行志愿,只有一二三志愿,比如如果第一志愿一本录取不上,直接就会掉落到二本院校投档的那种。我当时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对于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一无所知,因为出身农村,连网络都不会用,也不会查询信息,结果,踩坑了。我以全省前一千名的排名,选择了本省的一所非985非211高校。可能大家对前一千名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如果在天津能考前一千名,基本上去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没什么问题。后来知道真相的我,捶胸顿足,只好通过继续考研考博去改变命运。当然,这是后话了。
高考志愿的填报非常重要。现在比我们以前那时候好很多了,你的分数在全省的排名、各个高校在各个省份的往年录取分数线、你的分数有没有可能投档、以及平行志愿的存在等,都让现在的志愿填报更加便捷了。从技术上来说,志愿填报基本不太可能会有我当年那种坑存在。我主要从宏观上谈一谈志愿填报的选择上的宏观一点的问题。
04 城市比学校重要
首先,城市比学校重要。
城市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一二三线城市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同的,在教育上的体现尤为明显。看看北京985/211高校的数量,再对比一下西藏,你就明白了。 而高校的扎堆,带来的资源也是你想象不到的,比如各大高校的名师讲座、名师课堂,在没有疫情前是可以前去聆听的;你别小看这些资源,等你以后想考研究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目标导师的课你都听过是一种什么感受! 此外,不少高校之间还可以互修学位。比如,我们当时有个同学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去旁边的北大修了个学位。没错,毕业后他拿了两所顶级高校的学位。 更有甚者,找对象的平台也不一样。你想想,在北师大、人大读书,找个清华、北大的对象,那还不是多认识几个人的事。 而在就业问题上,一二线城市也比三四线城市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北上广深的企业比起其他城市来说,真是多太多了。
这个优点不仅体现在企业的数量上,也体现在找工作时的面试成本上。在北上广深,你去面试就是搭一下公车地铁的事,而你要从其他地方去北上广深找工作,就要高铁之间奔波了。 同时,平时学业不忙的时候还可以找到大企业学习的实习机会,为毕业后找工作积累经验。比如有个朋友曾经去人民日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来就顺利考上人民日报了。
所以,如果分数能同时选择天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建议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当然,如果是南开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之间,还是选择南开大学吧,毕竟高校实力差距太大了。
05 学校比专业重要
其次,学校比专业重要。
很多人填报志愿的时候会侧重考虑专业,会扎堆选择热门专业,结果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发现所学专业已经饱和了;而一些同学当初冷门的专业,反而成为了社会的稀缺。
专业选择遵循大的方向就好,比如女生不喜欢驻地工作,就不要选择土木工程、矿业之类的。至于专业热不热、以后工作好不好找,真的难以预料,毕竟,你毕业是四年后的事情呢,四年后的社会变化太大了。 而且参加了工作的人都知道,毕业后真正从事自己所学的工作是很少的,专业匹配太难了。
所以,重点并不在于你学了什么专业、专业学得有多好,而是你在大学里有没有获取超强的学习能力,即使做不是自己专业的工作,也能短时间内快速学会、快速上手。
HR刷简历的时候,都是瞟一眼毕业高校就做出决定了,至于专业,是第二眼才决定的事。
基于此,当你的分数在选择一个普通学校的王牌专业和重点高校的普通专业之间,建议选择后者。
我们当年毕业的时候,就有一个同学分数已经上了二本,却选择了去一个专科学校,理由是那个专科学校的专业好些。我至今仍无法理解这一迷惑行为。本科里再差的专业,它也是本科啊。 所以,如果你的分数在广西医科大学的临床专业和北大医学院的护理专业之间做选择,建议选择北大医学院护理专业。毕竟,到了北大医学院,你继续考研也更占优势。
按照这两大志愿填报原则,我先祝贺你们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理想高校。既然都进入大学了,就再简单说两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吧。
叁 大学生活篇
06 不要放松学习
不管大学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学习仍是第一位的。无法正常毕业的学生比比皆是。不过,此时的学习与高中时代的学习不是一回事,除了知识的获取吸收,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大学里的课程非常多,选课的时候可根据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 最好在入校之初就定好目标方向,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考研深造?有了目标,大学生活就更能突出重点。如果直接就业,平时除了好好学习,还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去寻找实习机会。这些经验可以培养社交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即使你选择了考研,也不意味着只是闷头苦读。虽说侧重点要放在学习上,平时的社交还是要有的,比如多向师兄师姐取取经,想办法认识一下目标导师……本人就因为社交太少,有点社恐,以至于后来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没能好好发挥,错过不少好工作的机会。
07 学习生活两手抓
很多人进入大学后第一次远离父母,终于摆脱了父母的约束,瞬间兴奋得如脱缰的野马。然而,考上大学之后并不意味着解放,而是开启一段新生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真正自由、完全靠自己来安排日常生活。
首先一定要自律。自律是一个人的良好品质。我一向认为,只要足够自律,基本上不会有完不成的事、达不成的目标。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管好自己。不要看着舍友在宿舍呼呼大睡不去上课,你也跟着放纵自己;不要看着别人日夜玩游戏,你也沉迷其中。要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然后努力去做,去达成。
其次一定要锻炼身体。健康的体魄是一生的财富。趁着年轻的时候打下良好健康的身体基础,将会受用终生。大学四年,是你最有时间进行锻炼的四年。好好锻炼身体吧。
最后,如果可以,就好好谈一场恋爱吧(已经定下了单身主义、不婚主义的永恒目标的同学除外)。大学里的爱情是美好的,通过谈恋爱,你会学会付出、学会分享、学会照顾别人、学会怎么跟人相处,能让你处事更加成熟。相对以后工作来说,大学里谈恋爱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三观是否一致、秉性脾气如何,看清一个人是否合适是需要时间的。很多人毕业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去认识人。然后一年年拖着,最后就剩下了。我看到不少优秀的人,男女都有,非常优秀,都博士了,将近四十,还是单着。虽说不排除别人可能就是单身主义者,但是相对来说, 身边的适婚人员确实更少了。
肆 研究生篇
08 以考上为主
既然都说到了考研的可能性,就再为想要考研的同学多说两句。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076万,就业形式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进一步提升学历来增加竞争力。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 考研与高考的心态不同,很多人是抱着“考不上就去工作”的心态去考。在这样的心态下,往往会出现志愿目标定得太高、平时不够努力的情况。当然,目标高校没考上,还是会有调剂到其他高校的机会。但是个人觉得,考研主要是以考上为主。学校好坏与否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只要你考上了,你就能去获取研究生学历。如果考不上,目标高校再美好也与你无关。
当然,如果足够自信、足够努力,选择原则可参考高考志愿原则:城市比学校重要、学校比专业重要。 但是与此前不同的是,研究生的专业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毕竟是相对深入的研究,如果完全不感兴趣,研究起来是会很痛苦的。
当然,可以的话,还要选一个有名气点的导师。厉害的导师,在其研究上、人脉上、资源上,都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如果考虑到以后读博士,硕导的推荐就非常重要了。
另外,如果考虑以后要读博士,一定要多发论文。
09 可考虑终身大事
上大学之前,觉得谈恋爱是不太能忍受的;读本科的时候,觉得结婚是不能理解的;读研究生的时候,觉得生孩子是难以置信的,但是结婚,就变得容易接受、习以为常了。 如果有合适的对象,研究生的时候可以考虑结婚。 这个时候心智已经相对成熟,基本上已经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会感情用事、意气用事了。当然,如果对象是在读研究生,还可以再等等,毕竟还需要一起搞学业。如果本身是超级富二代,也可以忽略这一条。
本人就是在研究生时候结的婚。当时对象已经参加工作了,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结婚后,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就更从容、更坚定地去读博士了(不用再考虑所谓女博士嫁不出去之类的问题)。而且,婚后有了财产支配权之后,就不用再在父母给予的有限配额中去统筹使用,底气也会更足些。在进京考博的时候,跟很多去住日租房的人不同,我能够从容地住学校附近的经济酒店,保证了安静的充足睡眠,这对于考场发挥还是影响很大的。(当时报考了两所高校,时间是错开的,住了20多天的酒店。北京酒店的价格,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你懂的。) 不过,研究生结婚的还是少数,结婚的高峰期是在读博的时候。
伍 博士篇
10 尽可能选择名校
这部分可能很多人用不上,但是秉着还是可能会有人需要的原则,我就继续再说两句。 与考研不同,很多人读博基本上就奔着以后做研究去了。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学校非常重要。好学校里的学术氛围、学校资源、导师水平等都是不同的。好导师的点拨,有时候能让你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茅塞顿开的感觉。在你学术修行的道路上,你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有不少同学考博就是为了摆脱本科出身不好的状况,如果是这样,你就更需要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不要自卑,不要怀疑,考博的时候打酱油的人更多。很多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去考博,并不是非考上不可,他们手头可能已经有了offer了。很多最后考上的,反而是一些学历出身没那么好的同学。 而且,博士毕业后进高校工作还是一般人的首要选择。名校博士带给你的就业机会无疑会更广一些。 不过,现在很多高校博士招考都已经实行了申请-考核制,因此,自身的科研实力还是很重要的。硕士的时候一定要踏实研究,多出科研成果。在这种考核制度下,论文还是硬通货。 当然,也可以找硕导推荐一下,看看硕导的朋友圈有没有你的目标导师。 虽说尽量报名校,但是报考的时候尽量体现出梯级层次。只要时间不冲突,考博是可以同时报多所学校的。选择的时候,要顶级学校、中等学校、一般学校都报上,确保自己最终能上。
11 享受最后的学生时光
找工作的时候,科研成果是硬通货。多发高端论文、多做课题,找工作的时候会顺利很多。
另外,海外经历也很重要,如果有机会去海外交流学习,尽量出去一趟,也可以开开眼界。 这时候还没有对象的,尽快找对象。有对象的,可以考虑结婚。已经结婚的,可考虑生孩子(女性)。 读博士是旷日持久战。大部分高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博士学习年限普遍是4年,但由于各个高校还设置了一定的毕业条件,读了6、7年还毕不了业的大有人在。
因而,综合考虑各种人生大事很重要的。 对女性来说,婚育问题是找工作时候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即使顺顺利利没有中断一口气读到了博士,并且顺利毕业,届时也30左右了。说用人单位不考虑你的年龄、婚育问题是不可能的。毕竟别人招你来是干活的,肯定不愿意看到你一入职就请假去生孩子。
我博士刚入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迎来结婚的高峰期。将近毕业的时候,身边不少女同学都生孩子了。我也在博士期间生了孩子,但是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延毕了。
到后来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上写上“已婚已育,不考虑二胎”。当然,如果是现在,可能要写上“不考虑三胎”了。 博士是学历追求的最后一站了,好好享受最后的学生时代吧。 即使后期再去做博士后,那也是属于工作了,性质完全不同了。
最后再说一句,教培没了之后,更拼学生自身了。总的来说,教育又到了以往相对公平的时代。毕竟,依靠自身自律不断闯关过了高考的独木桥之后,学生们也就会有更大的自律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努力就会有好结果。好好打鸡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