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必须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孩子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必然有积极性;反之,影响积极性发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亲切、活泼、愉快的言语激发孩子。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态度极其重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便会很自然地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来。
(2)引导孩子积极活动。孩子在活动或游戏时,父母积极参与,同样也能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通过父母的参与,可以使孩子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同样可以促进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家长必须鼓励孩子做事,即使事情做得不令人满意,也应以鼓励的话语首先肯定孩子的成绩。父母的鼓励,不仅会使孩子受到鼓励,并能使孩子产生一种“连锁反应”——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或对旧知识继续努力巩固的愿望。如果父母用讽刺或训斥的语气教训孩子,只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使其滋生畏惧、逃避的心理,更甚者会影响其一生的进取心。
让孩子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知识的获得是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的,而认识又总是开始于不认识的。也就是说,具有渊博学识的人,都是从无知识即有问题开始的。因此,提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任何思维都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问题往往是思维的向导,具体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可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得出的结论是:“妨碍青年人用诧异的心情去观看世界的,那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光大道。”当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完全无所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爱因斯坦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提出了新问题,从而创立了相对论,在科学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就可以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求知识过程。这对增强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提问,这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如果加以引导,会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