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流火。伴随着写作与思考、纠结与不断抗懒癌,我连滚带爬度过了在“30天写作训练营”中的一个月。
收获不小,但成绩略显寡淡。30天的写作,其中1天没写发红包,3篇补交;30天内只完成2万余字;酣畅淋漓的写作状态次数太少,心思总被琐事分去,碎片化写作完全不过瘾;完稿大多没有修改,无法尽美,心里隔应;更加不幸的是,写作后半程我放假了。在每日处理家务、搞定一日三餐、陪伴不睡午觉的熊孩子一整天后,精神早已涣散。在晚上10点孩子睡去开始写作时,大脑就仿佛老牛拉破车,什么情之所至、什么酣畅淋漓,空余美梦一场罢了。
纵使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坚持”这件事本身还是自带了彩蛋送我。慢慢拆开,不多不少,凑足三样。
1、看清楚呦,你有局限。
30天之前,我从未思考过写作题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手写我口,内容多表达某时某刻的情绪、日常所思所想,或总结游玩攻略等。这样写是没错,但写作面会非常狭窄。当面对30天训练营这类时间跨度长、出文章密集的活动时,往往会令人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持续下去。谁能30天只把情绪当文章写呢?再说,除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们,恐怕围城里的男女或为人父母者,日日付之笔端的情绪很大一部份会是牢骚呢。
对于文字,我是真爱。还记得初中时,几乎每篇作文都是范文。从那时起,写作陪伴我很长一段路。我爱写作带给我的成就感;爱它一路伴我成长,不离不弃为我解忧,安心将心思全然交付;我爱它是生活中的诗,划出一片清朗的精神世界。但除了抒发情绪,我竟从未认真思索过写作还有不同的题材,不同题材有各自的特征,每种要如何写作;从未下过苦功炼字炼句,学习提炼观点。在写作的路上,我一直懒散的徘徊在边缘,竟还不时做着作家的美梦。
认识到这点,我开始有意识选择新的题材。比如写一些影评,如《春光乍泄:爱可以是堕落,也可以是救赎》;写日常经验总结出的“干货”,如《绘本,我为何多选择国外的》。在参考同类型好文章的过程中,我仔细琢磨,学习经验,慢慢拓宽写作范围。整个学习和写作的过程都顺畅无比,仿佛那些题材早就在等我似得。
笔耕不辍,明心见性。没有什么事情比看到自己的进步更令人兴奋!
觉察到不足,正是脚下第一步。
2、慢慢找呦,每个人都有写作偏好。
文学,一直是我心中最光明的一部分。遨游在文学的世界,我身心畅快!
我喜欢读诗歌。我爱在诗的朦胧中想象,体会那意蕴悠长;我爱读它的深情,一字万言,力透纸背;更爱诗的韵律美,总让人满口余香。我爱读散文,看悲欢的情绪满溢在纸上,我与你明明不相识,却隔空走进你的心里并深深共鸣。这凭空多出的好多知己,真是快哉!
然而对于小说却总是不够爱。尝试写过一篇《欠山欠水欠你最多,但愿来世有始有终》,原本计划写成小说,但成品只算是叙事散文,压根没有一丝小说的样子。但这次失败的体验也让我思考,对于文体的选择是否每人都有偏好。对于我来说,看小说总是耐心不足,着眼点也只在情上,其余都显冗余。每次看完一个故事,情节几乎都忘记,只有情感在闪烁光芒。也许这就注定了我写小说的吃力和无所适从。
最难的认识,是对自身的认识。很多潜意识的东西浮现出来,皆因不断练习。
3、时光机送你,看清楚了来时路。
30天,一边不停的写,一边找出很久之前写过的文章翻看,仿佛坐上了时光机。
原来,没有动笔的日子已经按年论了;原来,苏州的那段日子、24到29岁的年纪是一段高产期;原来,曾经天天写字的自己慢慢麻木了,就快败给了生活的一地鸡毛。坐在时光机上我在想,是不是生活太过现实,所以心会被磨糙,用死掉的血肉来自我保护。
如今我心上磨出一层硬壳,少了敏锐,多了“宠辱不惊”。在没有意识到之前,我还可以随波逐流,庆幸自己可以麻木,少很多伤痛。但当从前那个“我”又出现时,我渐渐看到了差别。
虽然那时的我充满了迷茫、迷惑、未知、不安......但我还纯粹的属于自己。没有领导要应对,没有孩子要照顾,没有家庭要付出,没有已然老去的父母,没有三十岁危机。最重要的是,那时我有清明的心态,全心感受美的能力,如今快要都丢掉了吧。
选择一种心态,就是选择一种人生。选择勇敢做一个不太合时宜的自己,还是别人眼中合格的社会人,选择权真的握在自己手里。年龄带给人的不只有衰老,一定还有更强大的勇气!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九月份开学后,如果还有一次“30天”,我一定还来!为了更多的发现、回归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