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返回起点的决心,从2月底到现在,已经接近10个月的时间。虽然似乎一直都按这样的方式阅读,也收获到了一些知识,但开始尝试写书评的时候,大脑陷入了短路的状态,突然觉得自己还是站在书籍厚重的大门外。
走得久了,反而忘了初心,而被一些虚增的虚荣绊住了步伐。甚至有些往后退的迹象,尝试输出时觉得不知从何看起,从何表达,是看他人需要什么还是我能得到什么答案。陷入了混乱的泥沼之中。总得寻找方法,即使是回到原点。于是返回最初训练营的音频。
书籍的分类
书籍有许多的分类,在《阅读者》中,作者分为了四类,既主食、美食、蔬果、甜点。主食是生活所需,例如一些考试科目、美食是思想阅读,例如文学、哲学类,提升我们的思想认知,再就是蔬菜瓜果类如工具书阅读,甜点例如给予更多视觉效果的杂志、小说等等。
书籍的分类可以让我们有一个选择,是调整时间、状态,做好每一页的笔记,花多长的时间进行阅读还是躺在舒适的椅子上享受小说的精巧情节。阅读的压力有时候会在于,每一本、每一个字都希望可以印入大脑之中,将大脑吞的负累满满。最后,两页没看完就已经神游天外了。分类刚好可以解决一部分烦恼。如果是甜点,就倾入其中放松让作者带着开拓视野。蔬果就可以转成行动计划。
主食、美食呢?就寻找适合的阅读方式。比如通过快速阅读获取信息、通过主题阅读形成对应知识体系、或者精读细细拆解。
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做些什么?它首先对觉得目的缥缈的事情表示无聊。当我们对一本看着很重要却不是真正希望阅读的书进行翻阅时,抱着不确定的目的和心情进行的阅读,也让边缘脑无法过滤那些我们好奇的,有需要的内容。
准备进入阅读状态
于是,我们可以回到了Photoreading的准备的重要内容一是目的、二是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状态。
来说说准备的阶段需要做什么。
浏览。拿到书的时候进行大致的浏览,书的封面、封底和扉页。书名是否吸引我们,副标题要告诉我们什么,是我希望了解的吗?是谁推荐的呢?在扉页上关于作者的信息也可以让我们了解这本书知识的由来。
之后就可以在便签上写下阅读本书的目的了。
什么样的目的能够让我们大脑跟着活跃与集中呢?不妨从下面两个问题延伸,一是这本书与我想关吗?二是阅读这本书对我有什么样的好处?
也可以向自己提以下四个问题
1、我阅读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这本书对我有多重要?
3、我需要多详细的了解书中的信息?
4、为达成我的阅读目的,我希望花多长的时间进行阅读?
准备的第二个重点即调整注意力。书中给我们提供的方法是橘子集中法。有一项面向专注力人群的研究指出,当他们集中精神时,有意识的将注意力放在脑后方十公分左右的地方。而橘子集中法与其相似。想象我们手中有一个橘子,它的重量、颜色、气味,然后将我们的意识放在它上面。左右手往回抛,当意识集中之后,将它放置我们的大脑后方,保持放松的状态。
阅读的终极目标
阅读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信息的全盘收入、还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可以随时调用?应该是后者。就像很多人所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书籍的内容即使是行动指南,当我们真正理解练习之后,有天也会无意识的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将新的知识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储蓄做链接。不断地将新的内容收进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旧的阅读习惯大脑已根深蒂固,建立新的神经元的方式就是有意识的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