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上运动不容易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相信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大家都清楚,更何况现代人大多绕不开“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话题,只有管住嘴,迈开腿,才能使自己各项指标趋向正常,生活更有质量。回眸一望我的运动历程,也是一部充满了酸甜苦辣的简史。
一
虽说七十年代物质生活极其匮乏,但我仍觉得小学五年是最快乐的时光。整个小学阶段,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随着年级的变动,从学校里的小队长升到中队长最后成为全校唯一的大队长。那时也没有运动一词的说法,玩是我们小孩子的天性,由于成绩的优势,老师及家长对我的玩耍几乎可以说是不受任何限制,无论在狭窄的土路上狂奔着滚铁环,在树荫下几个小伙伴掼纸炮扔铁钱,还是三五成群斗拐腿,爬上树去摘桑葚掏鸟窝,泡在河里打水仗捉鱼虾……农村的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如果说现在的孩子盯着电脑手机打游戏的时间太多,而在那个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年代,土法造就花式繁多的各种运动,其中天然的乐趣是现代孩子们所无法想象的。
二
告别了快乐的小学时光,初中在大冯乡政府所在地,离我家大约三四华里,那时没有交通工具,中午回家吃饭,一天来回往返四次全靠两条腿步行,不知为什么,那时每天来回十多华里一点也感觉不到累。晴天时我不走大路,专门从田埂斜斜地穿过,老师数学课上讲过,两个直角加起来永远大于斜角,而我从田野里斜行,无疑节约了路程,这是否算在运动中对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应用呢?到了初三下学期,由于中考的压力迎面而至,我在乡中学住宿,这才结束了每天步行的运动生涯。
三
中考由于七分之差,我与省重点姜堰中学失之交臂,带着些许遗憾和不甘走进了苏陈中学,高一就感受到浓厚学习的氛围。此时,学校离家虽说和初中差不多距离,但是每天来回步行肯定是不现实的,于是从高一我便开始住宿,繁重的课程和跳出“农门”的压力使我一度神经衰弱,幸好我读到一本提高学习效率的手册,书中告诉我高效学习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于是每天在晨光熹微的时候,我已经在操场上跑步,课间休息时不忘在单杠和双杠上锻炼一下,晚饭前后则去打乒乓球或者篮球。
农村中学的条件极其简陋,真正的乒乓球桌是专门让老师和考体校的学生训练之用,我们这些爱好者只能在室外水泥台上打乒乓球,篮球更是体育老师手中的“宝贝”,严格控制外借,只有体育课时才可以放开的打一场比赛,所以跑步和单双杠成了最便捷的运动方式,坚持不懈地锻炼支撑着我度过了高中三年,特别在至暗的高考前让我摆脱了焦虑,以更加高效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很多同学对我在高考前还坚持运动不解,因为在他们眼中,学习比什么都重要,运动花费的时间并没有影响我学习,反而让我在高中阶段更加从容不迫,成绩一直稳居前列,高考时我们文科班六十多名考生,最后录取了六人,三名往届生和三名应届生,我是其中三名应届生之一。
四
税校的时光轻松而又匆匆,在税校,篮球成了我的最爱,几乎每天傍晚前后都去打一场篮球,大汗淋漓后感到是无比的舒畅。我个子虽然中等,但弹跳力特好,为此进入了班级篮球队。那年校篮球赛上,对方一个高个子眼看三步上篮就要投进球,拦阻已来不及,我猛然跃起,“啪”的一声,打在对方胳膊上,篮球偏离方向飞出去,场外传来了一阵惊呼声,虽说受了一记黄牌,但同学们都为我拦截成功而竖起大拇指。但有一次拦截也让我尝到了不小的苦头,那一次课后打球,我同样跃起去拦截对方投篮,没承想,对方特别机灵,一个侧身,我跳起来扑了个空,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膝盖着地,导致我近一个月一瘸一拐地走路,教室在二楼还好,宿舍在四楼,每次上下楼梯都是特别艰难,那一刻,让我对篮球又爱又恨,幸亏有王同学经常帮我打饭打菜,至今都令人难以忘怀那份友情。
五
毕业后分配到里下河水乡工作,人生地不熟,交通不便,上班从老家要步行到车站,然后乘公共汽车到泰州东站,从泰州东站步行到杨桥口,再坐船到港口,一趟没有两三个小时是不能到达。
在农村乡镇工作渐渐脱离了运动,加之后来成家后顿感衣食无忧,体重急剧上升到一百五十多斤,虽说没有哪个指标高,但看到镜中圆圆胖胖的我,吓了一跳,让我立即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于是每天早晨在小区绕着假山跑步,周末便和好友相约打乒乓球,体重很快便降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加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成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帮手,但与此同时,我的颈椎病问题也浮出水面,虽然吃药针灸暂时缓解,但医生建议我多打羽毛球和游泳,以此减少颈椎病的发作。于是从2009年起,我放下了多年的乒乓球拍,改打羽毛球,这一打就是十多年。到了夏季,我便约上阚姚两位好友,一起到东城河每天游泳,许是长期锻炼的缘故,我的颈椎病几乎不再犯了,而体重二十多年一直维持在同一水平,至于“三高”指标根本与我无关,我深深体验到运动带给我身心的愉悦。
当我有一天早晨洗脸拧毛巾时,右胳膊肘部怎么也用不上力,而且一用力钻心的疼痛,后经医生诊断是网球肘,许是长期打羽毛球姿势不对或是发力不当造成的,于是我便开始了针灸、冲击波治疗,辅之以赛乐棒训练,这逼得我停下来静静地思考,接下来怎么办?不运动就要发胖,再说伏案工作一整天浑身难受,在人民医院的王同学推荐下,我每天在椭圆机上跑5公里,既不伤膝盖,又解决了不能打羽毛球的问题。
六
一次朋友窦的生日晚会,大厅里的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他的各种照片视频,其中在一段城河边打太极拳的视频深深吸引了我,那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如行云流水般。随着年龄渐长,羽毛球毕竟属于激烈的对抗运动,是否可以考虑另一种替代方式,于是我便开始关注太极拳。
许是机缘巧合,一次朋友韩谈到他学了太极拳,我闻言大喜,立即请他教我,他说自己也是学徒,于是引荐我到李师父那儿,李师父自幼习武,曾获全国武术比赛多项奖牌,上海退休回泰州帮儿子打理店面。于是我和朋友胡一同前去人民公园学打太极拳,在河边打拳凉风习习,每天一小时左右,正当我们陈氏太极拳十八式学到一半时,李师父心脏有问题去上海手术,一段时间仅靠同门练拳的师兄弟指导,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2018年工人文化宫公众号上有学习太极拳的招生通知,于是我每周四晚上到工人文化宫学习陈氏太极拳,由于每周仅学习一次,间隔时间又长,到最后培训结束时,一套拳勉勉强强打下来,许多招式不熟练,于是我便找到培训的蔡教练,到武馆继续学。起初我每周去武馆大约三到四次,后来每天早晨坚持去。一开始晨练很不习惯,长期喜欢赖床的我,不得不面对手机闹铃铃声的一遍遍催促,抬头看看天色,冬季的六点,窗外一片黑茫茫,只得咬咬牙爬起来,每天的坚持,使早起不再成为一道难题。太极拳不但强健了我的体魄,也让我保持了早起的自律,受益匪浅。
七
同事小陈坚持器械锻炼已有十多年,虽然他骨架较小,但胳膊比有些人的小腿粗。他听说我爱运动,便推荐我到健身馆。谈到器械,我有一副哑铃,跟随我三十多年。那是我在税校读书时,和同学徐、陈三人合资买了副哑铃,用来锻炼身体,那时我一个月生活费80元,那一副哑铃为铸铁造,单只16斤,一副32斤,价格也是32元,这在当时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三人一冲动买下后,徐陈二位同学买回来后基本不动,只有我经常练练。到毕业时,我征求他们意见,他俩谁也不愿意要哑铃,我买了礼物回赠他们。毕业时乘长途汽车回家,我一手拎着行李,一手拎着一副哑铃,一路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到了健身馆后,我每周坚持两次器械训练,由于小陈锻炼器械有经验,他常常指导我怎么去做,避免方法不当导致受伤。其实,只要练过器械的人都知道,器械训练单调而枯燥,最关键的是一组动作要做十个以上,每组动作直至练到筋疲力尽,以致我每次练器械时都心存恐惧,但我知道,初期不克服畏难情绪,以后更不会坚持,特别是看到一些比我年纪还大的也在刻苦训练,于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每每到夏季,朋友聚会时,我偶尔也会露出胳膊,肌肉有点棱角分明,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在疾控中心工作的朋友邰告诉我,其实一切运动的基础都需要核心力量支撑,而器械运动又是锻炼核心力量的必备条件,所以,器械训练真是累并快乐着,相反,一些人在健身馆办卡一年都去不了几回的,估计也不会长期坚持下去。
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运动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我每天坚持运动打卡,我相信,走过的每一步路,流过的每一滴汗,都是对自己的健康进行长期投资,朋友,如果你想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强健的身魄,希望你也运动起来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