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速度太慢,看书看不下去,看完记不住,记住了表达不出来,表达出来逻辑混乱。
这是每个人多少都会面临的问题。以至于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读了也是白读。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为阅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读书读3遍,3步式阅读法,这是根据得到张凯老师总结出来的。张凯是得到「每天听本书」的作者,做了百期说书节目,专职就是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
你只要按照这套标准去阅读,你的阅读收获就会实现最大化。
第一遍:评测,为阅读蓄力
1、选择对的书
以书为单位,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绕着书本看。目的是确定这本书值不值得看。
其中包括两个层面,1)书本身是不是有价值,2)适不适合的当下的你。
怎么操作呢?
首先,看主题。书名、封面介绍、序言,获得基本信息。
其次,看看出版社的宣传文案。
再次,看看目录部分。
最后,也是最方便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看看网上的书评。
第二遍:速读,关键信息连成地图
1、视觉输入代替线性输入
很多人的阅读习惯是一开始就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线性输入。好像在完成一个任务一样,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怎么办呢?把它当作一副画,你一眼瞄过去就能找到这一幅画的特征,就应该能知道它画的是什么东西,可能你不知道里面的细节,但没关系。
快速地找出一段话的关键信息,抓的快、准、稳,直接跳过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辅助信息。
2、语意单元推进法
非虚构类的文章,作者在写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大纲,大纲包含了作者想说的事情,想表达的观点。
每一件想说的事情,每一个想表达的观点,构成一个语意单元。
所以快速阅读时候,按照语意单元来理解。语意单元可能就几行字,也可能有几十页字,但它一定是围绕某个观点在写,你要找出这个观点,一般作者基本都会有写出。类似我们读课文的时候,给文章分段。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其它的文字素材都是服务于某个中心思想或者某个观点,把它找出来。
按你自己的逻辑,把文章划分为模块,犹如超市把商品分为不同的区域一样,洗化区域、食品区域、水果区域……。以后想找什么东西,可以直奔目的地。
3、通过概念找重点
找出以下3个类别的概念。
第一类,你不认识的新概念
第二类,你不够重视的旧概念
第三类,等待替换的概念
在脑海中建立新概念,或者把已有的概念舍弃,把已有的概念不完善之处,该纠偏的纠偏。
我们认知的优化就是通过这种概念的更新、替换完成的。
第三遍:精读,有效输出才算精读
有效阅读的过程分为2个步骤,第一个是理解和互动。第二个是把内容记住和输出。
1、理解和互动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完你认为好的部分之后,做笔记,写感想。如果你没感想,即使你单纯的觉得“好”这个好就是感想。这说明你和这段信息做了一次轻微的互动,对这段信息有感觉。
怎么进行深一点的互动呢?写写这些信息哪里好,哪里引发你的兴趣了,还是纠正了你一些错误的观念,给了你一个实用的方法或思想工具。停下来思考,并记录。
让新知识和你脑海中已经有的东西来一次互动。
2、记忆和输出
输出的方式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口语表达,一种是写作。
写作要求的整合信息的能力强一点,逻辑思维能力高一点。而口语表达要求故事性、画面感高一点。
把平时觉得有价值的文章,有价值的段路标记出来,和它互动,记一些想法然后定期整理它们,这就是你的素材库。
积累到一段阶段,再根据主题做一场分享或者写一篇文章,强制性的输出会让你思路变得很清晰。在做分享的时候,你能理解的更加透彻,以教为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