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谢家门孔》
第一次读余秋雨的《谢家门孔》还是去年,三哥在群里发的电子版,一个篇幅一个篇幅地粘贴上的。
读完很是震动,通过一个小小的门孔,作者就将谢晋导演一家人,一代人写得完满丰富。道不尽的历史沧桑,力透着生命的厚重。
直到今天再次捧起纸质版的《谢家门孔》,一读再读,仍不忍释卷。尽管浅薄如我,说不清到底读懂了什么,可依然愿意将心中的想法诉诸笔端。
人物可以写的如此丰满,这是我最震撼的感受。字字饱含情感,句句蘸着深情,作者又是冷静而克制的,读来只有股股暖流涌动心中,泪已湿透心底,心如潮水已翻腾着,久不能平静。
读余秋雨的文字,如一位睿智老者与你娓娓道来,行云流水,流畅自然。看似轻描淡写,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字字敲打着你的身心。
不愧是大师。
“直到今天,谢晋的小儿子阿四,还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
文章从谢老的离世写起,从他弱智的阿四写起。
“十几年前,同样弱智的阿三走了……”
“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麻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
而余秋雨说,谢导就像是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便目不转睛地盯着。
“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何止地坚持。”
这就是拍《牧马人》《芙蓉镇》《清凉寺的钟声》《鸦片战争》……的谢导。“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但回到家,却是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天地。”
四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老大谢衍,老三老四都严重弱智,姐姐情况也不好。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唯一正常的大儿子谢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典雅君子也先他而去。
那是怎样的痛!谢导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一个地方,痛快淋漓、荡气回肠地哭一场,把他以前拍过那么多电影里的哭,全都收纳了,又全都释放了。
谢老忍着悲痛参加母校活动的前一晚睡下再没醒来,2008.10.18日,离他85岁生日,还有一个月零三天,离大儿子去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而谢家出自“东山谢氏”,光那股积累了一千六百年的气,已经非比寻常。可谢导不想借远祖之名炫耀。
“就凭着这种无以言表的深层皈依,他会一个人回去,在一大批远祖面前画上人生的句号。
“此刻,他上海的家,只剩下了了阿四……”
他有点奇怪,家里来了很多人,摆了一排排白色的花。“白花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
“这个白花的世界,今天就是他一个人,还有一双鞋。”
这就是《谢家门孔》,透过门孔,看到了作为导演的谢老,看到了作为父亲的谢老,看到了作为名人后代的谢老。读着他的坚持,他的成熟,他的理想,他的柔情,他的磅礴,他的……
尤其对他两个弱智儿子的好,令人泪目。他看阿四的神情,能把雪山消融。
感谢余秋雨,让我们读到了如此立体的文字,犹如观看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仿佛展开一幅历史长卷,更是一部深厚隽永的生命之书。
也恨自己浅陋,竟不能表达内心所有的情感,唯有再一次捧起书本,一遍一遍细读咂摸,感受生命的意义。
李克富 || SST经验谈(9):不高估来访者的觉察 - 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