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一开始就问我们: 上帝赋予家庭的使命是什么?
家庭 , 是上帝在地上工作的主要基地!
然后提到以色列一代居然忘了上帝, 忘了上帝如何带领他们进入迦南美地的.这其实也暗示着他们的父母没有教导上帝的拯救, 父母自己得救并过的很好就忘了神曾经如何带领他们了. 曾经的瘟疫之灾, 过红海、西乃山、磐石出水、天降吗哪等一系列的神迹奇事. 忘记申命记中摩西是怎样吩咐他们要教导他们的儿女神大能的拯救.
上帝的心意大致如此: 家庭, 是上帝所设, 教导真理的最基本的学习场所.
服从真理,谨守遵行,我们在世就得以享福,日子就得以活得长久.
上帝又说: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是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方法]
上面这段话让我看到: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被上帝带领出过迦南地,可是我们景况一旦好了,我们是否在家里、职场、生活中跟遇到的每一个人述说上帝大能的拯救呢? 这样看来不断地跟别人分享见证是上帝要求的,为的是殷勤教训外邦人认识上帝.[方法]
家庭的教室是非常生活化的,可以说,它就是生活的本身.
作为父母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一个好的老师不单单只是对教材了如指掌就够了,还必须对他的学生的状况很清楚.
就像一个好的演讲者不单单对自己的稿子很熟练就够了,还必须学会管理观众的状态.
孩子的四项原则:
第一、孩子是上帝的产业.
孩子诞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要让孩子能够与上帝建立个人的亲密关系.
孩子被造,是为了让他活出有智慧,懂得去爱、服侍、明白和体贴上帝旨意的生活;孩子被造不是为了要让他过着独立自主,以自我为中心、自给自足、自己为大的日子.
无论孩子的行住坐卧、心思意念、举止言行,都是为了要敬畏上帝和顺服上帝的旨意.[方法]
孩子是真实的敬拜者.他们的生活、思想、行为的模式,会甘心情愿的被他们敬拜的对象所左右和操纵.
我们必须提醒孩子,他们是上帝的产业,上帝也是他们唯一敬拜的对象,而他们的言语行为,都是要直接对上帝负责的.[方法]
第二、孩子是社会群体的产业.
孩子的被造,除了要建立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外,还要建立与人的和睦关系.
人生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健康,还要为了其他和我们同样生活在以上帝之位为中心的群体.
孩子的诞生是为了去爱,而且要爱人如己.
我们都是罪人.照着我们天性中的罪性,我们并不想去服事别人,总想凡事以自己为中心.
我们都是满身罪性的罪人,孩子也和我们一样.要去行善、去爱人,这些都是违反我们自然天性的一种反应,需要我们经过努力之后,才能做得到上帝所要求的标准.
所以我们必须让这种学习的功课,从小就从家庭中开始.[方法]
爱人如己,似乎是罪人最基本的一个诫命.这个诫命,彷佛与人性中每个罪的元素唱着反调.
身为父母不许看到:孩子必须学习如何彼此相爱,而不能被时下所流行的个人主义所蒙蔽,变成崇拜自我的自私自利的人.
第三、孩子是个解说翻译机.
如何去想就决定了如何去行和活出怎样的生活.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为每件事情寻求合理化的解释,以自圆其说.
我们必须去帮助儿女认识,为何他会如此说、如此做的内在因素,然后再去帮助他.[方法]
上帝留下圣经给我们研读,以作为生活的指标和依据.
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去诠释生活的意义.
要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导他们如何从上帝与圣经的角度看待每件事.
因此要让圣经融入他们的生活的每一件小事,然后让他们翻译出来.
第四、行为取决于心.
圣经除了说我们要顺服上帝的话语而做出符合神心意的行为来,上帝更加悦纳我们甘心乐意.
有句话:保守我们的心思意念胜过一切, 一生的果效都发自于我们的心.
因此当我们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时,不要单单去矫正孩子的行为,这样是没有用的,我们反而要借着这样的机会去探寻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思考的逻辑,进而找到解决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然后用圣经的真理去教导孩子,帮助孩子从内心深处观念里矫正过来.[方法]
心灵反应与转变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因为,控制心思意念的因素,也就同样控制着孩子的生活形态.
作为父母我们的终极目标: 让上帝来有效管理我们孩子的心思意念.
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