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天为止,柴老师的心理咨询师成长课初阶,为期5天,历时35天,顺利落下帷幕。在所有学员和老师,大家相互拥抱,相互感谢和祝福之后,我们收获证书、作品,和精美礼物满载而归。
翻看成长群里同学们满屏满屏的分享和感悟,我顿时领悟,原来我们从课堂里带走的不仅仅是精美的礼物,更重要的是那些对人生的体验和老师在体验的过程中授予我们的“渔”。
今天我想记录的是最后一天上午,关于“一致性表达”体验的一些感受和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或者只是小小的误会。有时候我们委曲求全,有时候我们顾全大局,有时候我们小心翼翼,有时候我们战战兢兢…… 总之,我们一改往日的行事作风,我们放低姿态,我们真的地或者违心地努力着。我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是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尤其是在夫妻关系种,我们满怀期待的希望我们的努力和改变能被对方认可,甚至能看到我们设想中的他的改变。而事实上,我们不仅没有等到,还有可能会收到伤害。
所以,大部分时候在我们跨出第一步,发现前途有阻时,我们手捧着一颗受伤的心沮丧地往回退……
然后,我们的关系止步在最恶劣的阶段,还没等到过了磨合期就已经跳入垂死期。
这次柴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关于“一致性表达”的小体验。大家两两分组,分别扮演角色A和B。A,B都以各自平时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姿态(讨好,指责,超理,打岔)相对。随着柴老师如诗般的话语的指引,全体学员各自按照自己放下的感受不断变换着表情和姿体语言。刚开始时,大家脸上更多的是愁眉苦脸,慢慢的有个别嘴角开始上扬,双手开始摊开。再后来有握手,有拥抱,有流泪……
这个过程持续了几分钟,我在一旁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尽收眼底。让我从忐忑走向感动的是大家在“冒险”中一点点地试探。随着其中一方做出微小变化,对面的都会给出一定的回应。大家在进退中徘徊,情绪和感受却在螺旋式地上升。
有位同学分享说,其实当我们保持着摊开双手的试图接纳的姿势时,我内心无数次的想要上前一步去拥抱她,可是我心里有害怕,我怕如果我鼓起勇气的热情被拒绝了我该怎么办?然而,最后我还是试探着把手往前申了一些。
然后,她的搭档分享说,我一直处在被动的状态,但当她的手微微的朝我伸过来的时候,我也果断的把手伸了过去。
或许这就是某些真相被剥离了浮华外表之后露出的真实模样。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颗盼着事情或者关系往好的一面发展的心,我们都愿意为了更好的结果去努力,可是我们迟迟不肯跨出第一步或者才跨出第一步就把脚缩了回来。因为我们害怕自己的努力被忽视,被辜负,甚至被误解,我们怕我们的善心和真心换来的偏偏是伤害。所以我们“故步自封”,不肯往前,叫嚣着我都已经放下姿态了,为什么你还是这个样子?
我们怀疑我们的努力没有总,我们怀疑“一致性表达”只是个自伤的工具,我们绝望地以为一切都不会再有办法。而体验后的心告诉我们,其实“一致性表达”是个好东西,它需要我们付出一些“代价”之后才会奏效。
世上本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水也做不到按下一个指令就让一切糟糕中的关系变得美好,那是游戏世界里的特技,我们真实世界的人类并不信奉这个。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跨出去的一步往往无效甚至适得其反呢?是什么让我们不但得不到想要的关爱,反而受到了伤害呢?以后老师又带领我们做了另一个体验和分享。
A向B表示了友好,B也给了A做了热烈的回应。表面看来只要几秒钟就能完成的动作,在柴老师的指点下,另外12个学员分成两组,分别代表了A和B在爱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原本看来简单轻松的相识片段,被解析出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热情拥抱B的A被解读成热情是假装的,B的热情回应又被解读出了迟疑的成分,然后A收到B的讯息后决定收回部分热情,观望B的表现,同时B也做了响应的回应……
14个人,代表A和B的14个心理状态,一个个发言分享,说出了自己在体验放下的感受。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最后A说出了动作时的初衷是为了增强整个过程的体验性,才大胆地做了拥抱的动作来表达对B的喜欢,因为和平时生活中的性格相冲突,所以表现得有些不自然。B收回刚才对A的负面评判,一切皆大欢喜。
这个过程中,我代表的是A最后的感受和决定。一开始看着A勇敢的拥抱B时我也有很开心的感觉,而当B种的评判说A假装的时候,我感到了受伤,最后B收回了对A的误解,我也释然了。整个过程我把自己的生活带去了角色中,在“现场”和生活两端来回游走了无数遍之后,我终于领悟,原来在生活种我们跟对方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得到的回应不如我们所想所愿,并不是对方一个人的问题,或许他的反应并不是针对我,而是针对当下他自己的一个体验,他对自己带入的背景的一个反应。
换句话说,对方(夫妻也好,亲人则好,朋友也好……)在我们表达善意和关怀时做出的回应也许并不是他对我们真实的回应,他只是在回应那个场景下他内心“看”到的自己。我们对他们的回应也如此。所以,我们会有误会。会有不必要的伤害,会有难以处理的关系,可是当我们学会坚持,学会等待,学会用不一样的方式看待时,奇迹就会发生了。
不论是一致性表达还是其他的努力,我们想要达到一些目的就必须要付出响应的对家,也许这个代价还会相当痛。但当我们用慢镜头进行回放我们的心路历程时,必定能够看到我们从未想到过的复杂变化过程。当我们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便可以打开心扉,和自己,和对方,相互原谅和和解。我们的关系也就变得简单而可爱。
我们费时费心地把看似简单的细节复杂化,无非是为了从冰山的水平面下找到事情最初的根本,从而由内心出发去理解去包容,从困境中破壳而出。
所谓心理成长课,我感觉就像小时候学着妈妈的样织毛衣。一大堆的毛线团混杂交织在一起,妈妈耐心地教我怎样一个一个把结解开,然后我可以像模像样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编织我自己的“小作品”,就算之后又遇到毛线打结,我也可以自己很轻松的解开,然后在继续织……
这可能就是古人们说的授人以渔吧,等我们丢掉了拐杖,依然可以有的优雅,即便偶尔摔倒也能自己勇敢地爬起来,轻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行,那时候才是我们真正毕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