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行了第二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医疗险的底层逻辑及分类。
一,按照不同就医偏好,也即医院级别限制分
1,公立医院普通部,即大多数人通常的选择。对应的医疗险产品即大家熟知的“百万医疗”。现在市面上对应的热销产品:
(1)平安e生保(保证20年续保版,普通版包含一般医疗保险金200万和特定疾病医疗保险金200万。年免赔额1万元。等待期90天。
可附加特定药品费用及特定疾病特需医疗(有相应药品清单),40岁女性以上全部附加,年保费981元。不附加特定药品费用则医院普通部没有的药品需自费购买。)
(2)众安尊享e生
(3)复星乐健一生
2,公立医院特需部/VIP/国际部对应中端医疗险,热销产品:
(1)安盛卓越智选住院计划(40岁女性(非北京地区)选择0免赔额保费3844元一年,选择15000免赔额保费2527一年。等待期30天)
(2)MSH欣享人生D款
3,私立医院/昂贵医院(高净值人士高端医疗)
(1)MSH精选个人(40岁女性大中华(不含昂贵医院)版,年保费10073元,门诊,住院30天等待期)
(2)安盛卓越环球
(3)BUPA优越计划
(4)招商信诺醇悦人生
二,医疗险的核心价值
用来补偿大病住院的大额医疗费用,能够稳定续保很重要。
三,医疗险挑选逻辑
1,能够解决大额医疗费用(院内治疗及院外购药,在医保控费和医改集采情况下,很多副作用较小的进口药在医院普通部不再有,需要自外外购。而大多数百万医院是不包含外购药的,所以一定要附加特药险。)
2,续保稳定性强(看保险公司运营能力和产品销量两个指标)
通过这几天集中的学习,才知道医疗险除了自己买的百万医疗,还有中高端医疗险。
普通的百万医疗只能在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普通部就医。
而想要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服务,则只有中高端的医疗险才可以。
也就在今天看了资料库中一位医生的分享才知道,原来医保的控费不但对个人有限制,对医生竟然也有限制。
第一次知道竟然为了要保证医保控费而让患者频繁转院。
还有什么单一疾病最高限额,原来医保的限制竟然如此之多。
自己虽然也配置了医疗险,但对于社保的这些限制却也是第一次听说。
改变不了社保的报销规定,只能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收入,为自己配上更高配置的保险,以防万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