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婴儿阶段,即“我是”阶段。
为什么尼采会将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比为“婴儿”?
尼采说:
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这代表着:
婴儿永远是一个新的开始,有新的希望,意味着肯定当下一切永远可以重新开始,也意味着新的自我的诞生。
虽然尼采有给解释,但对他的解释大家众说纷纭,而我也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后来,随着我人生经历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深,我觉得也许已经找到了我的答案。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尼采所说的第三个精神阶段,我想参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复归于婴儿”。
什么是“复归于婴儿”?
它说的是一种不为名利、知识、欲望所累的状态,很像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本己之人”,也就是达到本真的人。
所以,在“复归于婴儿”的状态中,人会拥有一种超越“欲”和“知”的状态,会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
而“空灵”代表的是自我界限的消亡,自我是由过去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搭建起来的,一旦归零,没有了知识和经验的支撑,人就会变得天真。
但恰恰是这种天真,让人充满智慧。
如果说知识是自我,智慧代表的就是自我的消失。
知识使我们充满信息,智慧使我们成为绝对的虚空,但那虚空又是一种新的充满。
当我们放弃幻想,不再总是跟随欲望;
当我们放下执念,不再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这种空灵的智慧就会到来。
庄子、陶渊明,肯定都是活出了尼采第三境界的人,他们都是活在一种本真的、空灵的、智慧的、“我是”状态中。
摘抄于尼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