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平台现在有2000万用户,按每个用户1000元/年的消费频率来看,一年的营收在200亿。
其中最多人关注的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订阅人数262348,按199元的订阅费,一年的营收是5200多万!
樊登读书会4年470万会员,市值50亿。
古典说出了知识付费的底层逻辑——知识服务
顶尖的知识服务者都有一个本领:快速地阅读大量的书。
快速阅读的本质是快速学习,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快速学习更是职场人的必备技能。
今天就来与大家聊聊谈谈如何快速地学习。
1、坚持二八法则的底层逻辑
二八法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
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二八法则被人们熟知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比如,社会上20%的人占有了80%的财富,公司中20%的业务骨干对公司的利润做出了80%的贡献。
在个人学习领域,二八法则同样有效,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古典在一项关于新东方名师的研究中发现:
每个好老师都有5项核心技能:
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呈现能力、个人魅力和积极心态。
有一群老师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人,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采取了以下学习路径:
快速绕着整体5项能力学一圈,先学最精华的,然后换一项继续练。
什么意思?先投入20%的时间把“专业知识”模块提高到80分,然后开始研究“课程设置”模块,同样不求百分之百。以此类推,这样下来,用单项投入100分的精力,能在5个分项里分别拿到80分,成为一名400分的老师。
你也可以选择老老实实在一个领域做到100分,再进入下一个领域。
然而,前面先达到400分的老师,他们借助系统放大名气,并获得了与优秀大脑碰撞的机会。
一步慢、步步慢。
因此,把书越读越快的底层逻辑是:
用20%的时间,快速阅读某个领域、主题的80%的内容,找出20%的精华。
2、泛读并建立模型
顶级商业咨询师刘润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在20个小时内快速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你就不能一本一本地读。
当然,这不是说你要几本一起看,而是针对你想学习的内容,大量的泛读。
怎么做?
找到关键词,到豆瓣网搜索关键词,然后找到评分最高的3-5本书,通过“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本”的方法,再找到5本,最后再找两本关于该主题系统性强的书。
把这10本书都买回来,开始泛读,每本用时30分钟。
5分钟读目录、5分钟读序、15分钟泛读、5分钟回顾提问做笔记,在泛读过程中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
尽量用整块的时间高强度地把这10本书看完。
而后隔一个晚上,再用3个小时时间,把标注的模型、概念、公式整理出来,找到他们的联系,建立自己的系统模型。
以上是咨询师的做法,当然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金钱,也可以少买几本、但比例一定要合理。
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小建议,就是结合论文库来使用。
可以搜名校的硕博论文,一般都有完整的理论研究综述,再搜一些核心期刊的最新研究加以辅助,这样就可以减少书本的购买和阅读量。
3、碰撞与求教
当你建立了完整的概念模型,了解了这个领域的80%的内容以及20%的精华,要进一步精进,就不能局限于书本了。
这个时候需要与人交流、求教专家。
如果你身边有该领域的朋友固然好,但大部分人的交友范围有限,也很难获得与牛人交流的机会。
于是我总结了3个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是写邮件。顶尖的专家其实大部分都是渴望交流的,尤其在你问出了一个好问题的时候。我在研究生的时候就曾经给一个国外的专家写邮件,以为一定会石沉大海,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复。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没有回复,你也没有什么损失。
二是付费提问。用知乎、分答、在行等在线平台付费提问,不仅能保证回答的质量,好的问题可能还能帮你赚钱。在未来,一个好问题,可能比一个好答案更值钱。
三是思想夜宴。找4个不同领域、对思考感兴趣的朋友,请他们每个人再邀请一个朋友,尽量多元化、不要太熟,拉进微信群,提前在群里丢出话题,然后约定时间在群里讨论,先是每个人用5分钟谈自己的想法,而后自由发言开喷,70分钟左右,第二天把记录发给所有人,并约定有新的成果,一定再丢进群里继续讨论。这个方法是《跃迁》一书中提到的,我还没尝试过,是今年的计划之一。
小结
在快节奏的职场,不仅要功利性地学习,更要善于快速地学习,通过二八法则学习20%的精华、快速建立概念模型、求教专家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切入一个陌生的领域,从而提升我们的职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