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又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像其它别的节日来临之际,各种图片、表情或文字编辑的节日祝福,铺天盖地地发朋友圈或是在好友间互道节日快乐,同样是中国很重要的节日,今天显得安静极了。
清明节快乐嘛,谁说谁嘴欠,像是在这庄严肃穆的日子拿别人开心。早晨在路上听到两个少年在笑嘻嘻地说清明节快乐,另一个立刻毫不客气地反驳,去你妹的,鬼的节日,你才快乐呢!
心里暗自摇头,小孩儿,我想告诉你们,你们对清明节误解了。对于活着的人,清明节不叫鬼的节日,它是节气和节日的一个结合,深刻的文化内涵里,有着慎终追远的高尚价值取向。在这一天,我们除了祭祀先人外,还包含了对自然的亲近和感念的欢乐气氛。
就算这一天真的是鬼节,谁又规定了你不可以快乐呢?
农历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也就是俗说的鬼节。与清明节不同的,它更带有迷信和宗教的色彩。
如果世间真的存在着鬼魂,那么在这一天,死去人的魂灵会来探望阳世的人,这多少令人有些惧怕和敬畏。
而清明节不同,冬尽春来,万物复苏,我们在这美好的时节的某一天,去祭祀故去的亲人朋友,怎么能称他们鬼呢?
那些陪伴我们生命成长的很重要的人有一天离去了,清明节是我们追忆哀思他们的日子,更像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媒介,生者与逝者魂灵相交,互诉离殇。
故去的人只是离开我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的思念,他们是可以感知到的,而他们在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看着我们,庇佑着我们,只是已经没有可以再拥抱我们身体,我们也不能再听见他们说话,这的确是令人感到悲伤的事。
去他们长眠的墓地扫墓、拜祭、流泪哀思、同他们讲话,就像以前活着时一样去拜访他们,这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换了地点和形式,我们想念他们,带着庄严肃穆的心境。
其它别的节日里,有时我们会祝福大家一年365年每天都开心快乐,这365天不也包含了清明节、鬼节吗?
如果有人祝你清明节、鬼节快乐,只为祝福你是每天开心的,又不是说你故去已成了鬼。
即使真的是鬼节,我们一样应该感到快乐,并互相祝福。
鬼魂神灵应只是自己内心的敬畏和信仰,西方国家的万圣节相当于我国的鬼节中元节,在这一天人们扮成牛鬼蛇神南瓜蚂蚁狂欢,有着光明的信仰和内心清明澄澈的人,是不惧怕和忌讳鬼神的。
但有些朋友也不要拿“清明节快乐”这句话,开别人恶意的玩笑,这种玩笑不好笑,更是对逝去的人的不敬。
清明节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除了祭祀先人,清明节还有很多欢乐的习俗,比如像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娱乐。
古人也有很多写清明时节农耕和游玩的诗词: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闾门即事》(唐)张继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郊行即事》(宋)程颢
所以清明节不仅仅只有“行人路上欲断魂”的哀伤心情,也可以是先伤后喜的。
自古以来,写清明时节的诗词,最著名的当属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直以为这首诗的诗魂是在“欲断魂”这三个字上,其实诗的后面两句更妙,大有洒脱宽慰的意寓。
扫墓祭祀完毕,伤心断魂自必不可少,将一年的思念与哀伤都在墓碑前诉说了,斯者已逝,逝者如斯,活着的人得振作起来,得更好的活着。
咱还是找个酒家开怀畅饮一番,往后的日子,只有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而清明节于每个人每个人生阶段的感慨都会不一样,没亲身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人更不会伤怀。
因此除了在扫墓、祭祀宗祠等庄重肃穆的场合,不懂伤怀的人实不必“强作愁”。
所以清明节快乐又何妨啊,我诚挚地祝你清明节快乐有啥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