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休息在家,看了很多几本成功和幸福的书,发现自己不再像年轻时看到鸡血文时那般全身热血,反而开始不断反思,什么是真的成功?什么是真的幸福?
知乎的动机在杭州出了一系列的《幸福课》,其中提到正念冥想这个治愈疾病的理念和方法,其创始人是卡巴金。他是印度裔的美国人,麻省理工的生物学博士,却机缘巧合成了一位改变人身体和心灵的治愈者。他相信教病人打坐,在打坐中改变自己与疼痛的关系,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正念冥想并不是给人们虚无缥缈的希望,转移注意力,其核心在于教人如何投入当下,怎么融入生活。这种集中注意力在身上,在触觉,在此时此刻的力量是非常宝贵而强大的。
我曾看过一篇心理学文章,一位焦虑的患者去向咨询师咨询,咨询师让他躺下,闭着眼睛、慢慢地讲述自己得困扰。患者就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而咨询师并没有给他任何的建议。人们太过于强调自己的情感、专注于内心之外的世界,而忘记了事情的本质。当我们回归自己的感官世界,平静地思考所面临的问题,会发现大多数问题其实根本不成问题。
我们曾被不断地教导,面对重要场合、时刻,不能焦虑,需要冷静沉着。我们希望摆脱焦虑和痛苦,而事实上,人生是无法完全摆脱这些的,即使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去逃避,最后我们终将需要面对,即使没有面对也会品尝到逃避问题的后果。压力和焦虑其实就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像弹簧一样,去适应、去应对、去解决。
李娜在2011年成为拿到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后,状态突然跌倒了谷底,不断地失利。2012年,她迎来了自己的新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这位心态调整专家的出现让年过30的李娜站了起来,她开始不断地突破自己,甚至提出要进世界前三的目标。之后的采访中,她提到卡洛斯对她的改变:她一直接受的教育是不相信自己,是卡洛斯说服她要相信自己。
这是《幸福课》对我最大的冲击:中国的教育一直是“恐惧失败“,我们永远都被失败所胁迫着,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尝试,因为我们知道即使这次成功了,下一秒的失败可能就会打败我们。我们对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追求成功的欲望,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对我们灌输的都是“忧患意识”。哪怕我们成功了一大步,也来不及享受这一点点的喜悦,因为我们焦虑、被下一秒的失败恐惧驱赶着继续努力。比起成功,更重要的是保护自己免受失败,我们宁愿告诉别人自己不够努力,也不愿揭露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自己有了目标,也不敢提起,因为一旦失败,就可能会别人别人所嘲笑。这些不自信和避免失败的信念在潜意识中,在我们的行动、眼神和决定中体现了出来。
这种“恐惧失败”的教育培养了我们焦虑的一代,大家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恐惧,却没有一刻停下来,享受自己的成长和学习,也没有持久的动力去追求成功。支持前行的只是失败的恐惧,达到一个点就惶惶不可终日,又开始追赶,从没有认认真真停下来思考过自己的成就和长久的内心动力。
2018年,我决定开始静下来,学习正念冥想,回归当下,专注而投入地做好每一件事;我要学会摆脱失败的恐惧,追寻自己内心的目标,厚着脸皮不断尝试,大声说出我的目标——培养两项20%顶尖的技能,达到毕业一年内30万总资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