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文本来源《被天堂抛弃的孩子》(节选)
黛安娜现在已经两岁了,和洛德丝睡在水泥地板上的一张床垫上。屋顶漏雨,车库被水淹了,水漫过床垫,浸到床上。她没钱买牛奶或尿布,女儿生病时,她也没钱送女儿去看医生。有时,她们只能靠应急救济金生活。
但是,没有工作,就没有钱寄给洪都拉斯的孩子们。所以,洛德丝只好接受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份工作:在长滩一个叫"海蓝1#酒吧"的酒吧里当酒水促销女郎。那个酒吧里有两张桌球台,一个很长的吧台,前面放着乙烯基吧凳,正门上方有红蓝两色的霓虹招牌。洛德丝的工作是坐在吧台前,与顾客攀谈,不停地鼓励他们买那些 天价酒水。第一天上班时,她心里觉得很惭愧。她想象自己的兄弟们就坐在酒吧里,正在对她评头论足。万一有她认识的人走进酒吧,认出她来,并把消息传回她在洪都拉斯的母亲耳朵里,怎么办?洛德丝坐在酒吧最阴暗的角落里,哭泣起来。"我在这里做什么啊?"她自问,"难道这就是我未来的生活?"整整9个月,她每天晚上都要耐心地听那些喝得醉醺醺的男人倾诉烦恼,讲述他们如何思念留在墨西哥家乡的妻儿。
一个朋友帮洛德丝找到了工作,白天到炼油厂打扫办公室和住宅,晚上在一个加油站记录汽油和香烟销售情况。洛德丝早晨7点把女儿送到学校,白天做一整天清洁工,下午5点去接女儿,把她送到临时托儿所,然后去加油站上班,直到凌晨零点。最后接女儿回家。母女俩倒床便睡。这样,她每天能睡4个小时。
在她前去打扫卫生的家庭中,有些人家很善良。丽浪多滩的一个女人总是把午餐给洛德丝做好,放在炉子上热着。另一个女人主动说:"你想吃什么,尽管在冰箱里拿。"洛德丝对两个女人都说:"上帝会保佑你们的。"
其他人则好像在拿她的耻辱取乐。在漂亮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有个女人要求洛德丝跪在地上擦洗她家起居室和厨房的地板,而不能用拖把。这让她的关节炎更严重了,好几天走路都像个老太太。由于清洁液的腐蚀作用,她膝盖上的皮都掉了,有时还会出血。那个女人甚至从来不给洛德丝一杯水喝。
……
但她也有自己的计划。她要成为美国的永久居住者,合法地把孩子们带到美国来。她曾三次付钱给街面上那些移民顾问,他们都承诺帮忙。她一共花了3850美元,但那些顾问们都没能把孩子们带过来。
背景介绍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是美国记者索尼娅 纳扎里奥写的一部书稿,讲述的是洪都拉斯17岁少年恩里克因为思念母亲,坐在火车顶上,横穿整个墨西哥偷渡进入美国的故事。恩里克乘坐的列车被称为“死亡列车”,在穿越墨西哥的过程中,需要面临黑帮追杀、坏警察敲诈等危险,进入美国后还有可能被收押遣返。作者索尼娅·纳扎里奥的报道也同样精彩和充满惊险。正是主人公和作者的亲历的危险旅程,以及作者对偷渡客这一群体充满悲悯的关注,使得本书熠熠生辉。
作为美国阿根廷裔的《洛杉矶时报》记者纳扎里奥在听说过男孩恩里克历尽辛酸偷渡到美国寻母的真实故事后,依然决定亲历一趟危险旅程,而后写出了这部对逃往美国的中美洲偷渡客充满悲悯关注的长篇即使报道。此书稿部分内容于2002年发表在《洛杉矶时报》上,纳扎里奥因此获得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乔治波尔克国际报道奖、罗伯特 肯尼迪新闻奖首奖等十几项大奖。此报道集结成书出版后,即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畅销书榜,并且被美国哆嗦大中院校定为推荐阅读图书。
这篇非虚构书稿是基于上世纪末大量偷渡美国的移民的真实生活来创作的,当时,美国正处在“911”前最大的移民潮时期,每年非法入境达70万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恩里克生活在洪都拉斯(中美洲的一个多山国家),母亲洛德丝与父亲离异后偷渡至美国,想要攒更多的钱养活家人们,尤其是她的三个孩子。作者索尼娅为了写作这本书,亲身深入偷渡者中间,在复盘主人公恩里克足迹的几个月里,索尼娅随时面临遭毒打、被抢劫或被强暴的危险。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在一辆运载燃料的火车顶盖,她差点被树枝打下车。她还目睹了火车出轨、差点遭遇黑帮、持枪对峙等危险。浅读这本书,就感受到了强大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作者也确实将这段故事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带给读者很强的冲击力。写作是能给人启迪的,无论是对作者还是读者而言,这本书也让我,让我们把目光放在这一类偷渡者群体上,去体会他们的处境遭遇,关心他们的状况。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很值得一读,也能感受感受非虚构写作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