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姑娘留言说,她最近快崩溃了。
先是认识了一个堪称她理想型的男人,一见钟情,对方更是对她穷追不舍,撩得她心动不已。
也许是粗心大意忘记屏蔽她了吧,总之,七夕那天晚上,她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了一张甜蜜的情侣合照。
他承认,那是他的正牌女朋友,但紧接着又给出了最狗血的解释:我们已经没什么感情了,只是还没机会摊牌。
她一气之下拉黑了他。
哭了整整两天,又把他从黑名单里放了出来。红着眼,哆嗦着手,发去一条信息:“你真的会和她说清楚吗?”
他支支吾吾,她再次把他扔进黑名单。
之后的大半个月,他在她的黑名单里进进出出无数次。
她说:“我只想把他彻底忘掉啊,怎么就做不到呢?”
姑娘啊,你想尽快遗忘一个人,却又非要再找个地方来“安顿”他,在微信的黑名单里,也在你心里。
这样反反复复拉扯着不肯松手,怎么可能放得下?
1
为什么你非要拉黑他不可?
M小姐的黑名单里,躺着将近10个男人。
有撕破了脸的前任,有缺乏诚意的追求者,有用情不专的暧昧对象,还有真心假意分不清楚的炮友。
微信有个奇妙的功能:在拉黑对方之后,聊天记录仍然是保留着的。所以,她常常忍不住翻翻之前的对话,从中寻找着蛛丝马迹,来回答那个挥之不去的经典疑问:他究竟有没有真心爱过我?
看到“吃饭了吗”、“注意加衣服”一类的嘘寒问暖,就如同被打了一剂止痛针,拧成一团的心脏稍稍舒展片刻。
看到“你想多了”、“你不要这样”、“我压力很大”的责难和推脱,又瞬间坠入冰窟,冷彻骨髓。
常常忍不住想,如果其中哪个男人给她发信息,系统提示“对方拒收”,他是否会有一丝难过、失落或不甘?
旁人都说,M小姐是个理性果决的女人,拿得起,放得下。在感情互动中,一旦发现不靠谱的苗头,她就二话不说地拉黑对方,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我问她:“既然心里放不下,为什么非得拉黑他们呢?”
她不以为然地笑笑:“因为我觉得自己好狼狈啊,如果还不立刻拉黑他们,速战速决,不是自取其辱吗?”
要么给我百分之百,要么从我的世界里消失,所有的灰色地带和语焉不详,都是对我的极大侮辱。
M小姐的世界容不得挫败,容不得模糊,也容不得任何“负面”的事件和感受。
她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你要强大、独立、完美,做有把握的事情,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关系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对方的“轻慢”,带来了铺天盖地的挫折感,让她完全无法接受。此时,迅速逃离现场,结束问题,是她所能想到的最万无一失的处理方法:不再听到对方的消息,就不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了。
在我们生命的早期,逐步形成了对待负面事件的基本法则。
一种是父性的法则,分析利弊,懂得取舍,树立界限;另一种是母性的法则,关注感受,包容情绪,温柔滋养。
两种法则各有智慧,但如果过度发展,却会导致一个人失去力量。
M小姐将父性法则发展到了极端,强调掌控,严格要求,不留一点余地;而那些在拉黑和恢复联系之间反复纠结的女人,则是将母性法则发展过甚,情绪化,缺乏界限感。
两个极端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都在于不能真实地面对自己所受到的伤害。似乎必须付诸行动,转移注意力,来抵消内心的痛苦。
2
拉黑一个人,不必急于一时
常常有刚失恋的人问我:“要不要拉黑前任?”
我会反问:“你能放下Ta吗?”
95%以上的诚实答案,当然是“不能”。
拉黑一个人实在太容易,即使加上手抖和犹疑的时间,10秒钟也足够了。可是,如果Ta还住在你心里,那么,所有的刻意为之都无济于事,只能让你的执念和不甘与日俱增。
总之,你会后悔。
一段关系的破裂,会在两个层面上带来心理危机:
•失去安全感,仿佛孤身被抛弃在危险的丛林中,一不小心就要被冻死、饿死。
•失去归属感,仿佛流落街头饥寒交迫,孤独地看着万家灯火,无所依托。
面对如此严重的丧失感,拉黑成为了最简单的逃避、攻击手段,它能带来暂时的心理快感,却治标不治本。
你依然要面对自恋、自尊的伤痛,尤其是在对方有新欢的情况下,你会彻夜不眠,怀疑自己一无是处;你也依然要处理共生依恋的破裂,清扫掉Ta的痕迹,会在经过你们常去的那家餐厅时毫无预兆地痛哭,然后一点一点地,把因为Ta离开而留下的空缺重新补好。
那些正在一段“不对”的感情中挣扎的人也是一样。
即使身边所有人都劝你趁早放弃,苦海回头,但只要你心里不那么情愿,断联、拉黑这类手段就毫无用处。
倒不如先大大方方地承认:是的,我现在还舍不得。
真实地看到自己内在的伤痛、难过、无所适从和挫败感,反而能让人安心。就像发着高烧时,不再硬扛,不再假装生龙活虎,而是乖乖地吃药、休息,如实接纳此时此刻的脆弱和无力。
我经历过一段极度挑战安全感的恋情,他总是逃避、失踪,满口答应的事情也十有八九要失约,而且没有任何解释。言语之间,只要稍有责难,他就避之不及。
从理性层面来说,我何尝不明白这段关系中遍布荆棘,寸步难行?毕竟,日积月累的失望和受伤,连自欺的机会都没有给我留下。
不知多少次,情绪席卷而来,只想把他直接拉黑删除。但我更知道,如果在那个当下拉黑他,过几天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加回来。
所以,我一直等到起起伏伏的情绪全部走完,等到我觉得是时候了,才干脆利落地断了所有的联系和念想。
下决心的那一刻,心内一片清澈澄明,无怒无怨。
在这段堪称煎熬的关系中,我做了三件事:
1. 照顾内在小孩,花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
2. 接纳和消化情绪,允许自己在无力和悲伤中停留。
3. 努力与对方沟通,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3件事以失败告终,但前两项努力却大大提高了我的情绪安全感和心理成熟度,不再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不再要求对方为我的感受负责,对于爱情的信任度居然不降反升。
当牵缠彻底断裂,要不要拉黑或删除,都已经不再重要。
那是一种自由自在、笃定自信的感觉。独自一人面对前路,海阔天空。
正如作家深雪在小说《女神门》里所说的:“以后,无论危机四伏,又或是光宗耀祖,这个男人都不会参与,亦不会与她分担。”
不拖泥带水的决绝,总是要在真实面对自己之后才会拥有。
3
最高明的反击,是若无其事
近期最热门的分手互撕事件,莫过于薛之谦和李雨桐。
谁是谁非,又是一场“罗生门”。
不过,许多人在名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为了感情付出妥协,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义务,被利用和欺骗,被对方抹黑,恩断义绝……
俗话说,分手见人品。其实在大多数时候,分手考验的未必是道德品质,而是双方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也就是说,面对难以忍受的丧失感,面对被抛弃的恐慌和羞耻感,是否还能采取有建设性的处理方法。
薛之谦和李雨桐选择了努力撇清自己,相互攻击指责。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处理方式。无论双方有没有涉及到那么多经济利益,有没有维护公众形象的考虑,在处理分手事件时,都会不自觉地启动“保护自己+黑化对方”的模式。
对待创伤性事件,有两组不同的态度:
一组态度是否认、排斥、转移
当一个女人拉黑前任时,她的闺蜜往往会大加赞赏:对,就是要赶紧把渣男拉黑,然后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女人也会暗暗地较劲:你不是不爱我了吗?那我就把你打入“冷宫”,从此你再也看不到我的消息。
类似“拉黑”的主动断联,其实是一种无形的报复。在心里难受时赶紧反击回去,可以转移注意力,暂时忘记自己的伤痛。
当我们无力接纳和消化情绪时,便只好通过“做点什么”来缓解压力,比如像祥林嫂一样反复倾诉,比如第一时间拉黑对方。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对方的隐秘惩罚。
然而,你逃得越迅速,反弹也越严重。在放不下的时候自欺欺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粉饰太平,暂时冻结起负面情绪,无一不是为之后的全面崩溃埋下伏笔。
微博上有人说:我用10秒钟删去你的联系方式,用10小时扔掉你送我的所有礼物,用10天让输入法不再默认打出你的名字,10个月后以为自己放下了一切,却被你不到10个字的一句问候唤醒。
你大可以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投射到外部,但你的感受太诚实,无可逃避。
另一组态度是承认、接纳、消化
当你采取这样的应对方式时,会有许多好心人来劝告你:你得干脆一点,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心软,这又不是你的错。
也一定会有一些看客,一边事不关己地看热闹,一边嫌弃你懦弱、逃避、无用、不争,嘲笑你不在第一时间斩断情丝,一去不回头。
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女人”励志故事,教导你要有尊严地离开,别露出一丝一毫的留恋,否则就是犯贱。
但是,表面上的决断只是一瞬间而已,承认、接纳和消化当下的情绪,重新修复千疮百孔的人生,却是需要许多时间和空间的。
你能骗过所有人的眼睛,却骗不了自己的心。
不过没关系,只要你带着觉知,而不是为了无谓地纠缠、内耗,那么,无论是暂时停留在伤痛里抑或关系里,都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 你会看到自己的旧伤和情结,学会独自面对它们。
• 你会重新和内在小孩建立连结,懂得如何亲自去爱自己。
• 你会更加了解自己想要怎样的亲密关系,汲取经验和教训,在未来开创更理想的感情。
• 你会知道什么是“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再以爱的名义去控制、投射,不再自我攻击或攻击对方。
别急着拉黑那个不爱你的人,要知道,最高明的反击不是带着戾气的报复,不是带着恐惧的自我隔离,而是经历反思、成长之后的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