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在创立心学之前也曾沉醉于佛老之学,那阳明先生的心学和佛家、道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禅宗里面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里面提到的性指的是一念未生之前的这种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会处在各种各样的念头中,一念接之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我们心里的这种状态就是禅宗所要追寻求的。
道德里面讲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说的是应诺与呵斥相距没有多远,美好与丑恶也相差不了多少,唯一的差别在于人心,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学习的知识一天一天的增加,而我们的私欲应该一天一天的减少。
不管是佛家、到家还是阳明先生的心学,都有提到人性的本质和善恶之分。
佛家讲明心见性,明心就是发现自己的本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佛家执着于无善无恶,一切的人事都不管不顾,不能用来治理天下,而儒家所说的无善无恶,是让人别刻意的去为善为恶,不为气所动。
道德经里面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求我们心中的私欲减少再减少,达到一种无为的境界,以至于不妄为。这种境界要求的是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之道。而阳明先生所谓的去私欲指的是遵循自己的内心。
传习录里面讲,如果儒家只说讲明明德而不说亲民的话,就和佛家道家的思想接近了。
大学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且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过自新弃恶从善,达到至善的境界。这就是儒家讲的要行仁义。
如果说不亲民就是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相接近。那就在于佛家和道家的思想都是一种出世的思想,追求的是与己有关,与人无关。而儒家的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追求的是与己有关,与人有关。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南怀瑾先生曾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对于我们而言,如果能从每一种文化中汲取到所需要的营养,那是何等的美好。
我是铄爸,终身学习者,阅读推广人,跑步达人,一月精读一本书,一月跑步15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