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老乡群里有人发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一个名叫西子的89年生的某PE投资公司市场总监宣布,他要告别帝都,回乡办学了。
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和锦绣前程,转而一头扎进贫瘠的山村?
西子说,一是他童年的梦想,二是山村孩童与帝都同龄人在学习条件和求知视野上触目惊心的差距。
西子上初中的小妹还在苦读数理化时,他同事在帝都上学的孩子已经能清楚地讲出报警器的构造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这种事深深刺痛了西子。同样是聪明伶俐的小学生,山里孩子只能在简陋的校舍里接受简陋的教育,从师资力量到教辅材料无不是东挪西凑。而与此同时,帝都小学生们在学校软硬件、课外知识拓展、特长培养、游学见识等诸多维度上完完全全全地碾压了贫困地区的同学们。
类似的事我也听说过,邻居家10岁的女孩就读一所帝都中上水平的小学,她现在参加的兴趣班就是无线电,已经相当上手,还参加过全市比赛。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四年级小学生,就是无线电!
我记得自己高中时只在一节劳技课上焊过电路板,当时什么二极管、功放都不懂,大学里这样的实习机会也不超过三次。
当城镇的孩子正在为高考奋力拼搏时,帝都的孩子已经在课余钻研无线电。
更可怕的是,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企图为欠发达地区弥补这一差距,但教育资源的两极分化不是缩小了,而是越拉越大!
曾经有篇热文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如今,寒门子弟想迎头赶上,岂止还要多奋斗十八年?
作为一个曾经从四线城市考上帝都的学生,我对此感同深受。
熟悉我的读者朋友们可能知道,我的中学母校是省重点,而且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名声斐然,风头能与北京四中并驾。
然并卵!
北京和我老家在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差异注定了母校的成名不会太久。
2000年左右,国家开始推广素质教育,当时母校领导对这个新生事物也知之甚少,于是就派人赴传说中的素质教育强省江苏去考察。首站便是当时的江苏第一校,南师大二附中。
当时,南二中校史上已经出过33名两院院士,而母校在这方面还是零头。这样的强校,学生素质应该是相当高,而且还不光体现在高考分数上。
考察的结果让我们的老师瞠目结舌。
南二中除了日常课程,还给学生开设了各种兴趣班,范围之广覆盖了理工农医经史哲艺体。给学生上课的都是南师大、南大(南京大学)、南理工等一流院校的讲师,甚至是教授。其实很多兴趣班老师的孩子也在南二中就读。
而我的老家,至今连一个科技馆都没有。母校有幸得到邵逸夫先生的捐助,学生们才能拥有化学实验室。至于各县乡镇的同学们,想都别想。老师们不禁问道,在这么贫瘠的土壤里,让我们怎么搞素质教育?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校园里流传着这样的段子:
北京学生500分就能上清华!
我们大山东的学生,分分钟考死北京人!
然而我注意到,我所在的大学还是帝都一流的理工类院校,但里面北京籍的学生,没有多少来自帝都的传统名校,比如人大附、师大附、北京二中等等。
随着在帝都待的时间愈久,听说过的教育方面让人惊诧的事就越发多起来。
我的一个师兄曾说:知道北京最好的中学是哪所吗?人大附!人大附好到什么程度?它前一百名的学生都上了。。。。
我以为师兄会说清华北大。
师兄接着说:美国常青藤名校!
这个数字有多少出入并不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帝都顶尖的高中生,他们已经不屑于玩高考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现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高中生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家底去直接冲击世界名校。
等到我有孩子了,也开始从新的角度来观察帝都的教育。不得不承认,很多孩子天生的起跑线就比别人靠前。
首先是家长的优势。
我所在小区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本身就是手握优质资源的三高人士,不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而是高管、高知、高干。
一个邻居家里是农科院的领导,直接把孩子所在幼儿园一个班的小朋友们全拉去实验田,并派老师给他们讲解各种农作物;
另一个邻居每年寒暑假都带孩子去北美,一待就是半个月起,孩子现在口语相当流利;
我听说过最牛的邻居,他家长辈在民国时期就是清华教授,现在家族成员遍布北美,爷爷在赴美之前,给孩子留了一套皇城根小学的学区房。
然后是学校的优势。
帝都中小学的优势就不必多说了,我的一位本科同学,非常优秀,博士毕业后,为了孩子,去人大附当老师了。当时与她竞争岗位的,都是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甚至还有世界名校的。帝都数一数二的人大附,更是从全国范围挖名师。
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法,虽然硕士生、博士生去从事基础教育有点浪费专业人才,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大好事,因为老师对知识,及其应用的理解更加深入。
帝都中学为学生提供的平台更加卓越,学生稍有特长,就能被发掘培养,然后参加高级别的比赛,出国交流也是常事。这些哪里是地方学校所能企及的?
最后是所在城市的优势。
小男孩都会对军事感兴趣,小到枪械火炮,大到军舰飞机。
我小的时候只能从电视上和杂志上看到这些,为了买杂志还得攒钱。从6岁到18岁,只有两次机会到北京看军博。
现在,我能每个周末带儿子去军博、去航空博物馆看更种真枪、坦克、飞机,假日里能带孩子去港口看大船。
身在大城市,才知道这里有海量的资源。
我们都知道高考其实只是人生的一道槛,真正到了人生的战场上,拼的是知识、素质、技能、特长,还有更高层面的视野、胆识。
而我们国家很多孩子,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在刷题拼高考上。唯有如此,才能挤进好一点的大学,让将来的人生多一份可能。
所以我们能看见,为什么每年高考,各地方学校都有那么多激昂奋进的口号和标语。
这下面有多少向命运奋起抗争的不屈灵魂。
一二线城市与地方的悬殊,富裕阶层与寒门子弟的差距已然深深影响了无数少年的世界观。
所以我能理解像西子一样的有识之士,他们来自山村,他们见识了大城市,今天,他们更愿意把一腔热血回馈给家乡,让家乡的孩子不会被时代落得太远。
社会就像一个木桶,短板决定高度。我们的国家不能光有北上广的繁华,而让地方城镇都因资源被抽干而沦陷。
希望在将来,随着国家路网建设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回流城镇乡村,让更多孩子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最后,向西子这样不为浮华功名所累,敢为理想献身的勇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