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一六) 【原书卷十一·二四】
予幼时,大母常为予言:大父旦釜公,性豪侠,与沈遹声秀才交好。秀才中表杨大姑,有文君夜奔之事,托先祖为之道地。杨纤足,夜行不能逾沟。先祖助沈,为扶而过之。事发,藏匿余家。大姑纤腰美盼,吐属娴雅。大母亦怜爱之。母家讼于官。太守某恶其越礼,鬻与驻防旗下。大姑佯狂披发,自啖其溺。旗人不能容。沈暗遣人买归,终为夫妇,生一女而亡。后阅《香祖笔记》载此事,称武林女子王倩玉者,盖即杨氏,讳其姓为王也。其寄沈《长相思》一曲云:“见时羞,别时愁,百转千回不自由;教奴争罢休! 懒梳头,怕凝眸,明月光中上小楼:思君枫叶秋!”
大母,大母的本意是母亲的母亲。还有王母。母系社会,母亲的母亲称王母,大母=姥。西王母=西姥。姥是尊称。有母亲、从母(姨妈)、母亲的母亲(姥姥)、母亲的从母(姨姥姥)的意思。父亲称耶耶。耶耶的意思就是围绕着母亲转的人。最初指从母。父亲的母亲称外王母,外大母。父系社会,颠倒过来,最后改为祖母。母亲的父亲称王耶,大耶。后称王父,大父。父亲的父亲称外王耶,外大耶。后称外王父,外大父。父系社会,颠倒过来,最后改为祖父。
袁锜,(1638—1709),字旦釜,迁居杭州钱塘县,慈溪县增生,生于明崇祯11年,殁于清康熙48年,配柴氏,夫妇同葬杭州钱塘半山,生子袁滨、袁鸿。袁滨,原名凤,字景岐,配章氏,夫妇同葬江宁小仓山,侧室朱氏(无考),生子袁枚。
沈丰垣,字遹(yù)声。清初著名词人。清·蒋景祁编《瑶华集·卷七》即为其作品。
杨琇,约于清康熙末至乾隆中前期(1716—1755)在世。字倩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女词人。诸生沈丰垣妻。有《远山楼词》。沈、杨系中表兄妹。
道地,指代人事先疏通,以留馀地;实在;合适。语出《汉书·酷吏传·田延年》:“丞相议奏延年‘主守盗三千万,不道’。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
《香祖笔记》,清代笔记小说集。十二卷,作者王士祯。这部书主要为作者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三年(1703——1704)所作,刻行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湛之校点本较为完备。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袁枚祖父的壮举颇值得其自豪,且所营救沈、杨二人,事迹奇异,词章秀丽,比文君夜奔更具惊险曲折,确实值得一记。文中载杨寄沈《长相思》一曲:“见时羞,别时愁,百转千回不自由,教奴怎罢休?懒梳头,怯凝眸,明月光中上小楼,思君枫叶秋。”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对此评曰:“虽淫奔失行,其才慧亦尤物也。”一方面认为二人的私自结合大逆不道,另一方面,又深深为《长相思》一词所打动和感染,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