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红华
01
是的,这次我们是为“忠诚”而来。
来看看地处长江与珠江之间,享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美称的榕江,来看看这些苗族、侗族的孩子们。
在那遥远的地方,他们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教育,又会是什么样子。于是,我们也为教育初心与忠诚而来。
02
去年疗休养,来榕江的那一晚,怀着一颗好奇心,却多少有些失落的情绪。热闹的夜宵一条街,灯影迷离的商业店铺,新老城区之间的霓虹大桥……这座不亚于一方繁华的县城,多少与“扶贫”有关或无关。
而走“岜沙苗寨”,“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镇远古镇”等,让人粗略有了些黔东南的印象,这多少与教育有关。
这次东西部协作,教育结对,与地处榕江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结缘,让人也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在美好又有趣的世界中不断解锁“黔东南印象”。
预设与期许也许不同,有时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甚至觉得很无力。那些你无法想象的现实与真相,在暗夜里逡巡。而且,最怕它不走,它随波逐流,你甚至无法表达认知与欲望,关于可以建立的一些话题,一些信任,最终无疾而终。
但认可,是基于尊重之上的平和姿态。对教育的初心,对生命的虔诚,对世界的谦卑,没有什么两样。
03
走出凯里高铁站,一眼就见接站的杜云汉校长与杨主任,他们早已等候多时。想不到校长自己特地开车过来。简短的几句问候,初冬风中的等待,映衬出几多温暖的心意。
天色阔亮,民族风的鼓楼远处,“凯里欢迎你”几个大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朴实与热情。
全程高速,通畅无阻,近二个小时,到榕江县城。去“忠诚”,还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与贵州其它地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说法不同,榕江地处山间腹地,平整而广阔,丝毫不觉得它有什么闭塞与压抑。
整片的大棚蔬菜基地,成片的甘蔗林,远处山脚下的瓦房与楼宇,盆地里空阔,积聚着蓬勃的生机。车窗外,掠过摊位上成捆的甘蔗,连同上下沾着泥巴的大爷,给人自然亲切的印象。
04
“忠诚镇初级中学”的大门口,所有班子成员正两边等候着。用竹子编成的花环下,一群苗侗少年,笙萧吹奏,琴瑟和鸣,非遗传承,有模有样。质朴清亮的歌声里,传递着温暖与忠诚人的内心。她们手捧自酿米酒,用筷子夹肉送到嘴边,献上“幸福”、“美满”、“平安”香袋,迎接着三千公里之外的贵客。
惊喜不已,着实感动到了。
05
忠,诚。
茶水,主客寒暄,相互介绍,握手致意。小小的会议室里,因为诚,心是近的,暖的。应荣军校长把师生的捐助送上,略表心意。杜校长合掌表示感谢。结对仪式真诚简短,仿佛心有灵犀,不言自明。
杜校长非常贴心。他说,老远过来,十几个小时车程,累的,休息好,比什么都重要。
06
带,动。
我们来,听课,上课,并作些交流指导。徐丽君与徐萍老师上示范课,应校长做以“做有温度的教师 办有温度的学校”的主题报告。
除了自己有课,“忠诚”教师几乎倾巢而动,在他们记笔记的认真与听评的专注中,让人看到了适切的教育与诸多的可能。
在901班,我们感受着孩子们的质朴,一声声“老师好”,带着浓浓乡土的“去声”。围着我们,她(他)们怯生生的样子,让人生怜。课堂上,她(他)们坐姿端正,目光热切,或许内心深处,是带着某种欲望的。
让人惊讶的还有,他(她)们一个个都不戴眼镜。
我们也见证了徐萍老师专业带动下的活跃。诗歌改写,仿写,自由创作,这么高难度的课型,本以为这里的孩子们,根本动不起来。哪料到,徐老师蹲下身子,搭着梯子,一步一步的调整难度,多维度切入,多梯度延展,鼓励着,激励着,硬是撑起了朴拙的山里娃子们的学习兴致。
徐老师从一千四百多公里,单纯地为“忠诚”而来,带动了这里从未有过的情绪,让人嗅到了语文纯纯念念的味道。像村道边的甘蔗林,迸发出了冬日里最有温情的力量,诗意地表达着“美的相遇”。
“譬如,校园里的香樟,桂花树,还有村口成片的甘蔗林,都是我们熟悉的、可以表达的东西。”徐老师尽量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站起来,说起来,用语文的诗意,触动他们内心里的东西。
“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语文课,诗意,很有语文味。这种课,我们是不敢上的,也没有这样的底蕴。”不少忠诚的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
徐萍老师的这种带动,基于学生视角,基于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也启发并激发了忠诚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教材下语文视角的探索,不无裨益。
07
难以忘却的,还有“忠诚”人的热情,它无处不在。
每到一处,“忠诚”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到办公室里,她们会和你聊学生,话风俗,说学科。打印资料,操作多媒体,甚至每天早晚的接送,客人品尝当地的美食,都尽心尽力,诚意满满。
其实,这也是做人与育人的一部分。
高低深浅,每一段行程,都在为我们书写自身。当你在,翻山越岭的另一边,日常的细碎微琐,会被还原成最初的模样。那种朋友般的热情与质朴,深深打动了我们。
“忠诚”的四百米标准跑道,已接近平整。一幢行政综合楼正在施工中,而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忠诚于自己和教育的忠诚人,正拾撷起乡村教育振兴的行囊,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忠诚与笃定,尊重与守望,未来可期。
07
借这次机会,我们还去榕江四中,看望孙松海校长。这位桐庐老校长,老前辈,在退休之后,积极响应杭州市委组织部“银龄计划”,毅然来到这里支教。
对教育的拳拳之心,执着与坚守,对榕江四中的改造与创新发展,已然渐入佳境。
向孙校长致敬!
08
时间是清晨5点50分,天色比往常稍暗,低矮的远山层叠迷蒙。榕江县城街区,车辆缓行,灯火阑珊,一副自若的神情。喝碗羊肉粉,突然有一种告别的流连。
握着杜校长的手,带着谢意与诚意,非常期待下一次,“忠诚”人来桐庐,来美丽的毕浦中学,协作交流,为两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