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临时起意,带着孩子们去爬青龙山。去之前,也搜索过武汉最高的山,离我们住的太远,最后选择我们没去过且离我们也不太远的青龙山。
我本是打算带儿子去徒步,青龙山还专门设了徒步的环线,并一路有指示牌提示徒步了多少米。可儿子对这“平淡、无聊、没有挑战”的徒步不感兴趣,只能找山爬。
当我们看到第一座小山时,儿子兴奋的往前冲,一边往上爬一边得意的取笑我爬的慢。好多年没爬过山了,看着这自然的山(很多碎石,没有人工台阶),爬了几步,我心里就发怵,怕脚没踏实,滑了下来。但还是咬牙往上爬,因为不能让儿子看扁了。
爬过了这座小山,再从山的另一边下山,又爬了另一座更高的山(说高只是相对的,目测不超过100米高)。翻过了这座高山,准备下山,结果这边的山路很陡,估计坡有60多度。我们一路小心翼翼的往下走,尽量往有坑的地方走。儿子在前面走,时不时的脚底一滑,他有时干脆一屁股坐在山上顺势滑一段路,这样避免摔跤,路人看到就笑着说他这样把裤子都会磨破。我不敢往山脚下看,只敢看3~5米内的距离,再往下走。我也几次没踩实,滑了几步,最后都刹住了。
有个比我儿子小1岁左右的男孩,下山一路快走,结果没刹住,滚了下去。当时看的我紧张的要死,这要是滚到山脚下,那不头破血流啊!幸好,滚了5米多,被一个大木头拦住了,这孩子也只是被吓了一下,没有受伤。看到此情此景,我很担心,就不停的叮嘱儿子,不要求快,要踏实了再走,如果太滑了,就可以像之前一样,一屁股坐下来,这样也就不会摔跤了。。。可能儿子也有点怕了,确实太滑了,下山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最后,我们平安下山。
然后,我们沿原路折返,把我们看到的几座山爬完,下山回到起点时,我的腿已经像弹棉花一样。儿子觉得这山太小,没有挑战。我说,要不再爬一次?(说完我就后悔了)儿子欣然同意。第二次爬山时,感觉比第一次轻松很多,没有了之前的畏首畏尾,而是从容自信。虽然,腿是真的很累。我对儿子说,他能走多远,我就走多远,虽然速度会比他慢一些,但会跟上他。在翻过一座座山后,我在想,这可能就是相互促进成长吧。我跑步,儿子也爱上了跑步。我跑步5年,也只是为了健康跑着玩,但是现在看到儿子很自律的跑步,他想在跑步上取得一定的成绩,长大后夺得马拉松冠军。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在跑步上更专业一点,所以打算再买几本跑步书,做主题阅读。这样不仅对我跑步的更专业一些,也能指导儿子跑步。我本对爬山无感,只是想带儿子多体验一下各种运动。他的坚持,让我不能轻言放弃,一次次的挑战自己,也让我看到自己的潜能。
下山后,吃了点小吃,再骑了下观光车,本打算回家。在经过一个山脚下时,我们指着这个山,对女儿说了下这个山如何陡之类的。结果,没想到女儿要求爬。我犹豫了3秒,就带着他们俩继续爬。儿子要求牵着女儿爬,开始我不同意,怕他不小心松手了,女儿滑下来。然而,女儿很信任哥哥,就这样爬了一段。我看女儿爬的越来越熟练,就让哥哥放开她的手,让她自己爬。哥哥一路鼓励妹妹,妹妹越爬越有自信。
下另一个山的时候,因为比较滑,哥哥一直牵着妹妹,保护她。途中,妹妹不小心脚滑 ,摔了一跤。哥哥边扶妹妹起来,边安抚妹妹。妹妹瘪着嘴,委屈又有点难过,感觉快要哭出来。我也在一旁安抚她,然后问她要不我来牵着她走。本以为她会抱怨哥哥没有保护好她,让她摔跤了。结果她很坚定的还是要哥哥牵着走,哥哥在一旁高兴坏了,得意的说:“妹妹还是很信任我的。” 这时,妹妹的情绪明显好了很多,然后就说:这调皮的石头(指让她摔跤的石头)。哥哥听后,一路夸妹妹,语言能力强,以后语文肯定好。
我看到终于到山脚下了,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结果,真没想到,他们兄妹俩想再爬一遍。可想而知,我当时的心情啊。。。没办法,只能拼了我这条老命,跟着他俩后面继续。。。下山时,我都不记得今天爬了几遍这里的山了,儿子还是精力充沛,晚上要继续跑步。听他这么说,我很惊讶,他哪来那么多精力?此时,我的脚却像踩棉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