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学语文,也需要仪式感,尤其是对于当前正在学习语文又觉得语文无趣甚至厌恶语文学习的同学来说!时常会遇到有同学说:“老师,我觉得语文好难学哟!”“学语文半天没有成效,也考不了多少分。”“语文,小说里的故事蛮有趣,文言文又难学又难背!”“语文试卷,作文太烦人了!”
我想,如果多点仪式感,或许会不一样!
我想说的仪式感,并非是学之前搞个祭祀仪式、宣传典礼、文艺晚会或者吃蛋糕之类的。而是,做好三件很重要的事,朗读、背诵和默写,以此来营造仪式感,增强认同感!
一.通过朗读,营造仪式感
假期里,你会不愿意看书,或者有看着看着便神游太虚的情形。放假前,我已布置了背诵任务。不完成任务,又害怕老师说,家长训.完成任务,又有点心不在焉。此时建议你,朗读,大声朗读。
我们常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而今,我要说“不大声朗读,不会读书,更读不透其中意味”。
能进入教材的文章,必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本,当有其可取之处。每次拿到一篇课文或一首诗词,先轻轻地读一读,确保会认字,然后,大声地读个2-3遍(每个人的情形功底不同,每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自然而然,会把自己带进文本,带入作者营造的场景里面去,加之,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画面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后续的背诵任务便不在话下!
每次2-3遍,每一遍感受不同,随着次数增多,情感体验也不断增强,自然而然,心里的阅读期待也会渐渐增长,与作者的共鸣也越来越强烈,形成一种真正的对话。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朗读,不仅增强了语感、平静了内心,还让你充满了期待,有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幸福意味。就成了一种你读书的仪式感!
比如,你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着前文所说的朗读顺序,“千里卷平冈”的宏大场面,“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情态以及苏轼“鬓微霜又何妨”的狂放形象便跃然眼前,活灵活现,忍不住被此词此情此景感染,读起来,情绪,便水到渠成!
二.通过背诵,形成仪式感
同学们为了应付考试,说只要会做题就行,不需要背会。而我,坚决反对,形成语文学习的仪式感,免不了积累。于是,语文总是用背诵来为难众人了。
记得,大学时,我们老师上宋词,几乎每次课前都会花10分钟左右,抽十来位同学的背诵。那时,班里只有33个人,轮一轮特别快!以前也从未遇到过大学老师如此严格要求的。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大家都必须去背。于是,每次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走进教室时,都是一片朗朗读书声,正式讲课之前,都是同学单独起来背诵或抑扬顿挫或快马加鞭的背书声。而老师呢,就负责在花名册上圈圈点点,结束后便指点一二!
慢慢,我发现,效果不错,一学期学的词,无论是几百字的慢词,还是短短的十六字令,竟别有一番意味!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强化记忆不说,还能加深理解,每次,就像一种仪式一样,心里有种期待,如今想来,那点时光,虽过于短暂,可那是与众不同的岁月呀!
背诵,肯定少不了朗读,将之前朗读的仪式感变成了习惯。同时,学完以后,背诵,仪式感可以让这个难缠的任务的任务性慢慢被消解。当你,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背诵时,高低起伏、情感变化便会形成一种享受。文字的魅力,文字营造的氛围,让人享受意境的独到,让人蹁跹于文字之间,思维随之云卷云舒、翩翩起舞!
比如,背诵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孟子作为雄辩家,在这两篇议论文里其逻辑性、辩论特色、人格魅力展露无遗,背诵,让你有了更深的体悟和感知,让你唏嘘不已、赞叹不止!
慢慢地,背诵也演变为一种仪式,敷演形成语文学习的仪式感,不同的文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怀,不同的情怀不同的人,定让语文学习之路与众不同!
三.通过默写,强化仪式感
当我在班里公布假期默写作业后,大家都来说只背诵行不。其实老师心里还是有些苦涩的。毕竟,语文,光背不行,读写背结合,疗效好得多!
中考默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你的考场心理。相对于语文其他试题,默写是整张试卷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在考前复习中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不拿满分誓不休”,中考默写的失分,会让你心生遗憾。况且,语文作为中考第一科,本身就比较紧张,默写这种简单题型的失利,势必影响你的考试情绪。
其次,默写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中考诗文默写严格要求考生能正确无误地写书,不能出现添字、漏字或错字等情况。相应的,平时的默写复习也须保持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添字,不掉字,不改字,而这恰恰是初中生平时学习中易犯的习惯性错误。一些考生平时诵读不够用心,粗心大意,很容易因疏忽而造成某一个字词(特别是文言虚词)的错读、漏读。因此,默写考查的不仅仅是记忆能力,而且还包括语言规范、书写规范,对读书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再者,默写有益于练笔撰文、陶冶情操。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默写复习不仅仅是同学们拿到10分分值的保障,同时也是你提高诗文鉴赏水平以及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都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文章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是写作学习的范本。如《岳阳楼记》一文,融情于景,融情于理,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值得我们细细默,慢慢品。
初三学习(特别是初三后半段),由于中考的日益逼近,同学们往往容易心浮气躁,急于求成。默写要求你在复习的过程中一篇篇,一遍遍地,心平气和地朗诵、记忆、书写,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强化了对古诗文的那份认同。
如果,你想让语文学习有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你愿意让你的语文学习与众不同,那就努力增强语文读背写的仪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