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朋友圈内出现了两条内容类似的信息。
是两位从事教师行业几十年的亲戚转发的文章:一篇讲述的是一名教师体罚学生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麻烦;另一篇则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对比其他国家的教育,阐述“过度尊重”学生的不良后果。
而转发的两位亲戚都是在岗在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卓越。转发的文章,字里行间内饱含对当下教师的无奈。
两篇文章,我不喜欢字里行间负面能量的引导,更不喜欢站在民族大义上去歌颂别的国家的教育到底超越了我们多少。
一位大学同学是典型的“外国控”,在她的眼里国外的、就是最好的。某某国家的制度是最好的,某某国家的人民素质是最好的,某某国家的东西是最好的。
想起曾经的一位网红说过:当你在享受别的国家的待遇资源时,是因为你是中国人!他们对你的尊重,源于你祖国的强大。
拿着不同的东西,和不同的国家对比。
曾经学习纪录片时,看到一部记录某幼儿园的孩子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打了另一个男孩后,年轻的教师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教师匆忙处理时,一句一句重复的对打人的孩子说“你神经病!”。
影片反复的放着“茉莉花”,第一次发现原来这首歌可以这么理解。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曾经看到一篇指责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文章,过错归结于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压力忽略了对子女的陪伴。
现在也有子女很少陪伴父母,理由也是工作忙碌。
孩子们的人生观,就是未来世界我们老去的人生观。
中学时期,老师让自选题目写作文。两个题目分别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
仔细思考后问老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全班哄堂大笑后,老师让我从字典寻找答案。
慢慢,我从道德经里看到了“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